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镇红泉村的卫生室,门口挂着一张卡片,写着乡村医生余振平的联系方式。
“有时我刚好在上班,就只好跟他们建议,急病的话先去镇里医院,不着急的话可以等我回村再看。”余振平将春节以来在检疫点的执勤称为“上班”,而在平时,作为乡村医生的他并没有固定上班时间,手机24小时开机状态,随时可能出诊。
疫情来势汹汹,深汕合作区的医疗卫生条件薄弱,余振平所在的鲘门镇红泉村,下辖有石牌、新径、排角、桥梓头、港尾、沙埔6个自然村,总人口数约2300人,但仅有余振平、汤胜海2名乡村医生,而附近鲘门高铁站、高速口往来人员复杂,防疫工作更是严峻。
今年春节,余振平与汤胜海响应号召,加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检疫工作中。这段时间,他们不定时地往返于检疫点和卫生室,既要做好一线检疫点执勤,也兼顾着村民的防疫提醒与健康服务。
大年初四,汤胜海第一次到检疫点执勤,回村后便向村委建议采取围合式管理。如今,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红泉村下辖6个自然村每个村仅保留一个出入口卡点,严格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便联系乡村医生进一步诊断。
“目前对发烧病号比较严格,卫生室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是建议送往医院检查。”汤胜海说,有些村民的防疫意识还比较薄弱,感觉离他们很遥远,除了提醒村民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他也会将检疫点执勤的照片发到村民微信群,“有些人以为只是测体温,我会告诉他们疫情非常严峻,万一真有确诊病例,有接触史是很严重的。”
由于村里口罩等物资紧缺,加上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春节以来余振平、汤胜海也习惯了手机问诊、上门服务,有时候半夜接到电话后便出门。余振平说,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就要有耐心去沟通服务,随时随地,“医生这个行业是没办法,不能推的,不像修车,车坏了可以明天再修。”
汤胜海说,目前因为防疫需要提倡少出门,但村民可能有其他常见病需求,他们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应尽责做好,“在农村干这个活,不能像在医院要排队,有需求我们一定出诊、服务到位。”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