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作为深圳市交警的应急尖刀力量,全体民警积极响应大队党总支及支队党委号召,舍小家顾大家,在抗击疫情和维护稳定斗争实践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冲锋陷阵。
作为深圳连接省会及珠三角各地市的交通要道,一中队自1月31日接管广深高速宝安出口以来,“逢车必检,不漏一人”,共检查车辆50840辆次、其中湖北牌照车辆79辆次,检查人员131149人次,其中湖北籍人员711人,发现发热人员6人,以昂扬的斗志、高度的责任感守卫深圳的西大门。
深圳市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
防疫站里的元宵节
2月8日元宵节,彭晓晖与往常一样来到防疫站,对年轻民警说:“晚上回家陪亲人吃个团圆饭吧,这里有我在!”而他,也只是打个视频电话回家问候一声,可是电话还没打完,高危预警车辆的警报响起,他火速挂断电话开始核查车辆……
作为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长,摩托车既是彭晓晖的两条腿,又是他的办公桌,更是他的指挥室。十年如一日,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上班苦练、下班钻研,凭借过硬的业务将交通警卫工作编成一本书,用实际行动将15名青年民警拧成一股绳,在最大限度减少路面警力、减少交通警卫对普通市民出行的影响前提下,开创了交通警卫摩托车滚动护卫的深圳模式,多次出色完成诸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大运会交通安保等重大内外宾安保任务。
深圳市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
此次疫情突发,作为一中队党支部书记兼中队长,彭晓晖更是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带队奔赴抗疫一线,与街道、医院、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在战地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战斗第一线高高飘扬。
自元旦假期至今,彭晓晖一天没有休息,除了完成中队日常管理、警卫任务、路面巡逻等工作外,心里总惦记防疫点执勤的兄弟,每天中午前后,是省内返深大巴抵达检疫点的高峰期,他来到防疫点,与兄弟一道引导大巴定点停车接受检查。看到收费站出现排长龙的情况,又带着兄弟步行数百米,逐车提醒司机提前扫码登记信息、答疑解惑;下午临近晚高峰,他又出现在防疫点,与兄弟一起疏导交通,抓住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点的检查车辆。而到了吃饭时间,他默默地一个人把饭领到警车上,再用命令的口吻告诉执勤点的兄弟“你去吃饭,这里我先来”,而他,总在大家都吃完之后,一个人端着冰冷的饭盒扒上几口。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勤于思考,积极联系街道、派出所相关负责人,提出优化站点管理的重要建议,为下一步返深车流高峰提早规划打算。
抗疫一线的夫妻档
自2019年7月开始,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就进入了警卫任务高峰期,毛懋在接踵而至的任务中又接到了警校集训的命令,这个双警家庭就进入了聚少离多的日子。好不容易盼来了轮岗集训,本可以年初四开始与家人团聚,却碰上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的关键节点。疫情就是命令,毛懋向大队领导主动请缨到防控的一线去,“我是党员,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深圳市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
一边,常年受头痛困扰的妻子王璟瑜,在南山区各防疫执勤点开展巡查工作。而在另一边,在车辆如织的广深高速宝安出口防疫执勤点,毛懋自上岗开始便全身心投入战斗,组织辅警进行岗位培训,协助截停车辆测量乘客体温,引导长途客车下客检查,查处高风险及布控车辆,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收费广场交通有条不紊。夜间八小时的户外勤务,寒风伴随绵绵冬雨,在收费站广场行走上万步,护目镜内起了厚厚的雾气,戴着口罩更是喘得厉害,但毛懋丝毫不敢懈怠,因为这是在与疫情的传播速度赛跑,身处最危险的阵地,为的就是消除隐患,为市民竖起最后一道安全屏障。
“到人民群众更需要的地方去”
2019年8月,年仅27岁的民警龙利,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儿”,他陪着母亲奔走长沙、广州多家医院,母亲最终被确诊为胰腺癌。
2020年春节,龙利计划携妻返回家乡多陪陪患病的母亲,可看到突如其来的疫情,看到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奔赴疫区,看到一封封“不计报酬,不计生死”的请战书,出于职业的敏感性,龙利犹豫了,一方面是倍感珍贵的全家团圆,一方面是疫情吹响的集结号。这时,龙利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你们赶紧回去,到人民群众更需要的地方,这里有你爸爸和那么多亲戚在,放心吧!”
深圳市交警机动训练大队一中队
怀揣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带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龙利义无反顾的提前返回深圳,主动请战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
作为爱好钻研的年轻民警,龙利在去一线前,仔细学习并与同事分享了《警务执勤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预防新冠》。在防疫站的连日奋战中,龙利坚守岗位的同时提出了一些优化设置的建议,如扫码登记应置于测量体温之后,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公安执勤人员直接接触发热病人;又提出针对车辆排队较多的情况,设置分流岗,通过区分车辆防疫危险程度,将车辆引入不同车道,提高通行效率。
为了不让家里人操心,龙利现在单位自我隔离,也就是说,直到战斗结束,他不再与妻子、家人团聚。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表示并不是不害怕,但更多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有人站出来,后面站出来的会越来越多。”龙利说。
疫情在前,警察不退。以上故事,是全体奋战在抗疫一线交警的工作生活缩影,他们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敢打必胜的“战狼”精神和平凡英雄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守护鹏城的铜墙铁壁。
(晶报供稿)
编辑 杨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