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一米线,无接触取物,棉签按电梯……病毒狡猾、疫情凶猛,全民上阵、花式抗疫,办法总比困难多。
战胜疫情的前提,是了解疫情本身。疫情防控中的信息送达,重要性不言而喻。最朴素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最直接的效果,硬核标语在防疫宣传中功不可没。有的标语风趣幽默——“口罩你不戴,病毒把你爱”“神仙也要戴口罩,疫情不是开玩笑”,有的标语毫不留情——“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相对于严肃规范的文件用语,话糙理不糙的喊话、掏心掏肺的劝告,对仗押韵、朗朗上口的“土味”标语,用最简洁的方式把病毒的危害、疫情的严重性、防护的基本方法呈现出来,更容易入脑入心,也更容易形成海量传播。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为它们点赞:“看看这几条标语横幅,你就明白为什么要依靠人民群众了。”
同时,在疫情防控中,各类直播平台不仅是“老铁们”的在线生活娱乐平台,也是信息公开与常识科普的知识服务平台。据统计,在快手已完成近200场战“疫”直播,并针对部分重大疫情进展和重要直播内容每次进行了超过2亿人次覆盖的推送,其互动性与参与感让用户在线参与抗疫更具有共情能力,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俗话说,高手在民间。买不到口罩?那就脑洞大开自己做。毛巾、纱布、保鲜膜、塑料桶、塑料袋、纸尿布,于是纷纷上了脸。虽然和工业流水线上出来的医用口罩不能比,但是挡飞沫多少还是能管用的。与之类似,给餐桌装上三面围挡的帷幔,兰州牛肉面吃出了科举考试的感觉;北京一家店自制简易传送板,买卖双方全程无接触,网友直呼“太酷了”;有的地方为了方便封闭管理,设计了红绿两种版本的临时出入证,持绿卡者可自行出入,持红卡者须居家隔离14天,“红绿灯”式管理连小孩子都能一目了然……民力无限,民智无穷。民间的一些做法未必那么“高大上”,但“土办法”有时真管用。
“土办法”之外,新技术的力量更加不容小觑。深圳许多检疫检查点的工作人员都佩戴一只“云采集手环”,居民只要把身份证在手环上一扫,工作人员就可以从APP上获得对应的身份信息,一旦检测到发热人员手环会震动发出提示。一只小小的手环代替纸笔,减少了手工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精准性,降低了感染风险,让一线防疫的效率得到提升。大数据画出疫情“地图”,AI系统助力排查,无人机消杀,机器人送餐,无接触智能乘梯软件……深圳战疫中,高科技手段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新技术介入城市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各种场景,让防控工作更加智能、高效,不仅有利于防疫科学决策,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较为有效地破解了基层工作量大、人力不足的问题。
抗疫办法多,关键在“得法”。不管是“土办法”,还是新技术,管用是硬道理。但其中还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所有办法都要“得法”,不能不讲科学、不近情理、不遵法度。只有充分依靠科学和法治的力量,始终坚持人文关怀和文明理念,我们才能最终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