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观察日记② |早晨醒来,工作群有一条凌晨三点的信息

龙蕾
2020-02-12 10:05
摘要

我愿意相信,我们所拥有的信念,政府工作人员也有,我们所希望解决的,政府比我们更迫切希望解决,这不就是万众一心吗?

2月11日

两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判断为普通肺炎,心里松了一口气,但仍需居家观察一段时间。

结果出来后立即跟单位做了汇报,跟社区、物业管理处备案,进行网上申报。计划好十四天的大致安排,就开始报平安了。事实上,从早上七点多就一直接到电话,赖女士就手机、微信给我打了好几个电话,非常感动。本以为天天写没啥可写的,但目前来看可表达的东西还有很多。

先跟相关同事联系告知了情况,在结果出来之前我没提起过这件事,毕竟跟他们都有所接触,没必要让大家跟着无谓害怕,现在结果已定,告诉他们也能放心。然后就安安稳稳坐在沙发上跟家里打电话了,毕竟这时间可不会短。至于广大朋友们,万能的朋友圈能解决一切。大家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最多收到几条信息,结果接到很多电话、很多信息,也积累了太多的感动。问候有干净利落的 “给我地址我给你弄点菜” 、“要啥跟我说一声”、“放心在家,其他我来解决”,也有长长的电话粥,感觉比工作还忙,却又有人间至味。

其中有两种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干脆利落让我好好休息的。去年一直在忙,工作日忙工作,周末忙着策划、举办各种活动,经常几个星期连轴转,很少有闲暇时候。现在突然有了14天完整的“假期”,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我的书架上已经堆满了想看的各类书籍,现在终于有时间,外面阳光正好,坐在沙发上,看看书、喝喝茶,实在是人生莫大享受。喜欢看剧的,可以肆无忌惮的追剧、敷面膜了,喜欢跳舞的这个时间也够细抠好几支舞蹈,不会做饭的,也能有大把时间研究几个拿手菜……总之,要好好珍惜着过。

还有一种是跟我普及防疫知识,让我别害怕的。我想大家都在害怕着。很多人十几天没下过楼,对疫情的了解大都来自网上 ,每天刷着各种新闻、信息、数据,官方的和非官方的,都考验着个人辨别信息的能力。就官方发布来说,这一次能做到后续如此迅速、高频度、严格的信息披露在国际公共事件处置中都是很少见的,就是希望能缓解社会恐慌。但繁杂的各类“小道消息”充斥在各种往来之间,有朋友跟我说,感觉这也对那也对,我看到有些微信群里每天都在开辩论会,你同意你的,我反对我的,这未尝不是我们社会的生机与活力。对我们个人来说,学会辨别真伪反而更有价值,辨真伪也不难,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句话,你愿意相信什么。

我愿意相信,我们所拥有的信念,政府工作人员也有,我们所希望解决的,政府比我们更迫切希望解决,这不就是万众一心吗?

早晨醒的时候,看到街道办微信工作群里有一条凌晨三点的信息,那个时间街道办领导跟同事仍然在小区开展硬隔离措施,关停电梯、封闭出口、张贴公告、安排值守,从深夜至凌晨。这是这段时间的常态了,每天工作群里的信息都是从早晨响到深夜。从春节至今,大家在家闷了多久,他们就在一线奋战了多久,二十多天,没日没夜。大家取外卖都担心病毒感染,但他们出现在市场、确诊病例楼栋、路口检疫点等各类最危险的地方。

突然想起之前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就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用在这里,在我们身边,这些奔波在一线防疫的人也不过是一群孩子、孩子的父亲、孩子的母亲罢了。昨天我部门的同事张意炎——一个95年的会唱歌、会吹萨克斯风的小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他说“你们有没有疫情结束想特别想见的人,等疫情结束去见他吧”,他已经在一线好些天。2月3日,他亲人病重跟我请假返回湖南老家,2月6日告诉我家里安好,可正常到岗。光是往返路途上都要花掉两天时间,但他尽快赶回了一线。

有一些言论说,中国人无信仰,但我想说,中国人有信念,无比坚定。

编辑 秦天

(作者:龙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