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抗疫期间别样的高三

读特记者 焦子宇
2020-02-11 19:05
摘要

2月10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圳市88所学校正式启动线上教学,逾14万名高中生体验了一把别样的开学方式。早上7点早自习,1.5小时一节课,上午、下午各两节课……对于深圳实验学校高三学生来说,除了挑战,这场疫情还让他们学会了更好地面对。

2月10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圳市88所学校正式启动线上教学,逾14万名高中生体验了一把别样的开学方式。早上7点早自习,1.5小时一节课,上午、下午各两节课……对于深圳实验学校高三学生来说,除了挑战,这场疫情还让他们学会了更好地面对。

视频:高中部校长李震宇线上教学

面对挑战迎难而上

“解决困难的最好方式就是面对困难,线上线下相结合是未来教育的趋势,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权宜之计,我们都要直面特殊挑战,用坚持的力量对抗人性的弱点,在淬炼磨砺中成长。让我们‘宅’成一粒饱满的种子,期待各位在春暖花开时竞相绽放。”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教师童晓语在新学期第一节语文课上对学生说。

面对“云课堂”这一新的授课形式,高三教学组老师也难免会感到慌张。“课怎么上?”“作业怎么改?”“学生走神怎么办?”一系列问题摆在童晓语面前。但通过精心备课、反复演练、有气氛得教学,老师和学生迅速找回了学习状态。

像所有同学一样,高三12班学生姚怀憧也对“云课堂”教学质量充满质疑。“刚开始上课非常不适应,担心教学效果不好。后来学校及时调整了课表,加上老师们的鼓励,现在越来越多学生恢复了以往聚精会神的备考状态。”姚怀憧对记者说,“这段时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面对和包容。同学们以特殊式聚在一起,虽然隔着屏幕,但交流没有减少,温暖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加团结、相互理解,这是一个别样的高三。”

面对网络自主学习

相较于线下授课,“云课堂”得益于网络支持,能迅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童晓语看来,90分钟的授课时间使教学内容更具板块化,学生能更好地展开系统性学习。如果课上有学生掉线,老师可以及时将课件共享,高程度还原课堂。

“老师提前一周把授课计划发给学生,让所有人预先熟悉内容。学生积极性比线下授课高,他们将不懂的地方及时反馈给老师,我们迅速补充,更好地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实践发现,线上授课更加直观,效率更高。”童晓语表示。

“我们珍惜线上学习的时间,基本上没有人无故不交作业。一个半小时的课时刚刚好,压力很大,反而更能投入其中。在分屏教学中,我们还能用跟老师语音互动,老师也能及时回答我们的问题。”姚怀憧说。

为缓解学生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的疲惫感,该校还开展了眼保健操、美术鉴赏、音乐欣赏等多种适合室内进行的活动,并开设“心理老师说疫情”栏目,从2月9日开始,计划每周一期开讲约15分钟的内容,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面对未知主动出击

面对变化的从容不迫离不开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教务处主任刘盛举对记者表示,针对“云课堂”对网络和在线平台高稳定性的要求,目前学校已采用welink、腾讯课堂和微信群三大技术平台,一旦一家平台出现网络卡壳,便及时换台,确保教学质量。“我们先后对市面上十几个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了测试,总结出每个平台的特点,在1月30日对上述三家平台进行最终测试。”刘盛举说。

完善的制度与娴熟的技术同样决定这线上教学的质量。2月1日,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出台关于实施线上教学的“分级分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线上教学由教务处制定方案,年级协调,备课组长组织实施,任课教师各自负责所教班级线上教学。该线上培训面向所有人开放,尽快熟悉线上教学操作。

除此之外,刘盛举介绍,在授课单位上,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保持线下40-45人为一个教学班,分层教学,教师全员上课。高三授课时长由线下40分钟改为线上90分钟。“现在对于高三学生是关键阶段,学校在关注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将德育培养放在首位,为他们的‘备战’提供支持。”刘盛举说。

编辑 刘荣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