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现在小区门口保安大哥所问的,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终极哲学问题,值得参悟:1、你是谁?2、你从哪里来?3、你要到哪里去?然后给你深情一‘枪’,看你是不是头脑发热了。”从10日起,这个段子应该要再加上一句,“你扫码了吗?”
这个“扫码”可不是电子支付,而是扫码自主申报健康情况。2月9日晚间,深圳出台《关于住宅小区和城中村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的工作指引》,所有在各类住宅小区、城中村(以下统称小区)居住的人员(含其中“三小场所”从业人员,下同)进出小区实施认证管理,即每名居住人员均需出示指引规定的系统认证图码或人员通行证后方可进出小区。
那么,《工作指引》实施第一天,深圳人是如何进出小区的呢?
镜头一:“这边扫二维码登记。”
“这边扫二维码登记。”是义工周女士10日在龙华区澳门新村出口处进行志愿服务,一天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只见这个城中村因封闭式管理只留下一个出入口,该出入口专门规划出两条相反的单向通道,均在靠近城中村一头设置了健康自主申报宣传和查验点,靠近马路的一头安排了体温测量点。周女士就在出口处的宣传点引导居民进行自主申报。
记者观察到,该城中村里张贴了多处扫二维码进行健康登记的宣传单,不仅有《工作指引》指定的“深i您—自主申报” 小程序码,还有市公安局防疫报备登记表二维码和民治街道防疫排查AI系统二维码。但是周女士还是“拦”下了不少还未进行申报的居民。
“有些是不知道怎么填,有些是刚过完年回来的还不清楚情况,我就教他们怎么填。”周女士说,自主申报需要填写的信息并不多,但很多市民平时不在意居住所在地的信息,才影响了申报的速度。有些人可能觉得麻烦,但这是为了大家好,而且申报成功后,下次就能直接凭二维码进出,很多居民在听了宣传工作人员的讲解后,也都表示理解并支持。
镜头二:“你没有二维码,不能进!”
10日下午,记者来到福田区走访小区实施人员通行认证情况。在华茂欣园小区出入口前,一位女士因为没有二维码没被保安放行,徘徊在门口。记者上前刚要表达采访意图时,就被保安误认为也是试图“混”进小区的外来人员,一直对记者重复“你没有二维码,不能进!”
经过沟通,小区物业客服秩序主管邝先生才明白记者来意,向记者介绍了小区的情况。他称,物业很早前就开始在业主群里倡议大家积极自主申报,所以很多小区住户都已经拥有了通行二维码,而且这段时间大家都减少了出入。目前小区还有不少住户没返深,他们主要把精力放在这些刚回来的住户身上,在大门口严格进行身份核查,并要求他们扫码登记才可进入小区。并且考虑到一些老人、孩子没有智能手机,他们也在紧急制作出入证,在核查住所和身份以及健康信息后发放。
记者在景田北幸福家园小区门口,也看到了保安岗亭处放着“深i您—自主申报” 小程序码的复印宣传单,小区保安还向记者展示了他们为不便使用二维码的居民准备的简易通行证和卡套。
不过,记者也发现,仍有部分小区未对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认证图码或通行证的查验,或者只单方面查验进门人员。
镜头三:“这是给自己也是给别人的一种安全保障。”
9日晚上看到新闻后,租住在武警大厦景华苑市民杨女士马上就进行了自主申报,不过她却因为刚刚搬到新租住的地方不久,不太了解所在街道、社区而反复退出平台,微信上问了邻居好几次才申报完成。“这是给自己也是给别人的一种安全保障。”杨女士说道。
而与杨女士同小区的李女士,因为掌握信息齐全,很快就申报完成了。10日下午,李女士和朋友拖着行李箱,刚到小区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保安在进行“你们从哪里回来?”“坐什么交通工具?”“住哪栋?”三连问后,指着墙上的二维码要求两人申报。李女士的朋友现场填报,而李女士马上就调出了申报后的二维码。她称,前几天,她还在湖南时就看到群里深圳的朋友在转发自主申报的小程序码,她当时就申报了,因为改了两次高铁票了,还修改过出行记录。这一点也是让她觉得很安心的地方,“登记了详细的车次、座位,如果同车厢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也方便有关部门通知我们。”
(晶报供稿)
编辑 杨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