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四套硬件+五路数据,深物联助力社区疫情管控

读特记者 彭军 通讯员 刘红霞
2020-02-10 18:29
摘要

疫情防控数据随时随地掌握,紧急情况第一时间知晓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深圳陆续迎来了返城高峰,疫情防控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期。

1月27日大年初三,深圳市物联网协会创始会长、蜂群产服集团董事长戴梅召集物联网协会及蜂群产服集团的骨干开启远程办公模式,成立了18名业务骨干组成的“深物联抗疫特别服务小组”,戴梅担任总指挥,设立抗疫服务组、科技抗疫组、高新中小企业特别服务组、正能量宣传组,征集和研究智能防控解决方案,解决社区防疫问题和高新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从2月1日开始,“科技抗疫组”负责人高启和贺振林每天多次前往社区调研,在调研中发现社区防控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社区出入人员体温测量的问题。所有的社区均要求居民在进出社区时测量体温,目前所采取的方式是用手持测温枪逐个检测,这样一方面效率较低下,可能造成排队滞留人群,为病毒传播提供有利环境;另一方面所测体温缺少记录,无法跟踪每个居民的体温变化情况,没有办法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置。

二是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监管问题。目前采取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靠隔离人员的自觉以及硬隔离等手段,管理效果并不理想;被隔离人员如果真的患有新冠肺炎,目前通过社康工作人员上门测量体温的方式,并不能马上准确地识别患者,同时给工作人员和未患病的隔离人员也造成了威胁。

三是社区缺少疫情控制的信息与数据汇总和集中管控工具。目前,社区主要通过人工对所收集的纸面数据进行汇总统计,从而按日上报社区的整体疫情防控状况,无法实时了解的社区当前的数据,也无法及时获取突发情况并及时处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深物联专家小组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控解决方案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平台+四套硬件+五路数据”的高科技管控方法。

一个平台:疫情防控平台,通过小程序+网页线上作业的方式,完成住户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数据汇总、突发状况上报等工作。社区住户可通过用户信息采集小程序提前录入个人信息,仅需一次录入,日后无需重复操作。社区建立的疫情防控作战信息平台,则将从用户录入、设备上传等不同来源的远程信息进行实时汇总,方便管理人员实时了解到社区当前的疫情防控状态,包括进出人员数量、体温测量数据统计、居家医学观察人数等。同时,平台还通过与相关硬件设备进行绑定,有突发状况(如隔离人员温度过高、离开居所等)时,及时在平台中进行醒目呈现,从而方便管理人员及时调度和处置。

四套硬件:通过智能硬件的方式,尽量解放疫情防控关键步骤中的人力投入和接触情况,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一是身份证读取装置。通过身份证读卡器,进入社区的人员通过刷身份证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工作,全程仅需1-2秒,从而以无接触且快速通过的方式,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途径,避免了人群的排队滞留。二是红外测温装置。通过红外测温门,快速检测进入社区人员的温度,同时通过设备接入网络,把所有进入社区人员当前的体温进行留档,方便进行跟踪。三是高精度定位装置。向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分发定位装置,并要求其在隔离期间全程佩戴;同时设置电子围栏,限定其活动范围。四是健康监测设备。向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分发健康监测设备,同步检测体温、血氧、心率等能够综合判断新冠病毒患病的生理指标,并要求隔离人员每天定时佩戴。设备能够通过网络实时将所测数据上传至云端,方便社康人员和社区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并在异常时及时处置。

五路数据:一是进出社区数据。进出社区全程无直接接触,最大限度避免人群形成,进出数据即刻生成、即刻统计、任意调取。二是体温数据。无感式体温采集,体温数据全部记录在案,随时可调用查看。三是隔离人员行动数据。一旦被隔离人员离开居所,实时上报相关信息。四是健康数据。无需上门,远程精准掌握其健康相关的多个数据。五是疫情防控汇总数据。疫情防控数据随时随地掌握,紧急情况第一时间知晓,及时上报与通报并且及时处置。

编辑 康佳楠

(作者:读特记者 彭军 通讯员 刘红霞)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