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争当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靳 峰
2021-07-01 09:30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日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光明正在上演一段华丽蝶变的传奇:曾经拓荒开垦的农场土地上,一座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正在喷薄崛起。

时间如大河奔流,曾经城市边缘的印象早已远去,如今“高质量与高颜值”才是这里的关键词。光明区坚持党建引领,开发建设急提速,实现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一个新兴城区形象崭露头角,成为了深圳全市瞩目的“新晋网红”。

光明区两新党员“走虹桥、学党史”。

天更蓝,水更清的宜居光明。

光明,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以“主阵地的作为”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艘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冲锋舟”必将乘风破浪,以更大的作为献礼建党100周年!

红色光明:党史学习、为民办实事在全区掀起热潮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大顶岭下,碧水湖旁,一曲婉转的红歌旋律回荡在群山怀抱的虹桥之上,将人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些激情岁月……今年4月,在光明虹桥公园组织开展的“走虹桥、学党史”活动中,百余名来自光明区两新组织的党员通过创新的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将党史故事、红歌与虹桥景观相结合,深入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走过的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

像这样生动的学习党史的场景,在光明比比皆是。如光明区信访局组织党员干部朗诵红色诗歌《一艘红船的见证》,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党员干部深情朗诵,以诗读史,知党恩、跟党走,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工作激情;又如光明街道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采取“线上+线下”学习模式,将“百年党史每日学”打卡活动与理论自学相结合,并精心策划百年党史微课堂、“看电影学党史”观影活动、书记讲堂、先烈后人讲党课等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阅读红色经典、观看红色电影、重温入党誓词、举办党史知识竞赛……丰富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光明掀起党史学习热潮。入选“四史”教育基地的东宝中学、白花洞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人气景点虹桥公园,更是成为党史学习的“红色基地”,先后迎来了大批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更加走实走心、出新出彩。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光明还举办了“深圳记忆”纪实摄影作品展等红色展览,并送出《“红色文艺轻骑兵”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全国巡演》活动演出门票1300余张,让广大群众一同重温红色经典,品味红色艺术。

在光明区,一支由街道书记、党校教师、机关干部、行业能手、本土讲师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光明区委讲师团自2020年成立以来,理论宣讲近300场,覆盖全区万名干部群众,有力打通了理论学习宣讲“最后一公里”。今年,光明区委讲师团更是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两大主题主线,组织实施重大主题宣传宣讲,进一步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学理论、悟思想、办实事的巨大热情。

6月24日,全市首个区级党史馆——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正式揭牌。该展馆以党建为引领、以时间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光明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不懈奋斗史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重点展示光明区从“光明农场”到“光明新区”再蜕变到“光明科学城”的美好画卷,特别是建党100周年以来的伟大成就和行政区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光明区党史馆(方志馆)的揭牌,无疑将高质量、高颜值地对外展示光明区党的建设、历史文化和发展建设成就,打造区级党史宣教新阵地。

同时,光明区坚持党史学习与实践同步推进。自今年3月起,全区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实践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在玉塘街道,便民服务大集市让群众体验到“家门口”服务。街道先后组织辖区4个社区同步开展周末党群便民服务大集市活动,将各类便民服务等资源整合“摆摊”,为群众提供义诊、义剪、义询、义招、义修、义卖、义宣、义洗、义值、义演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共服务辖区居民1444人次。

光明区税务局开展“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问计问需大走访大联系活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走访联系了近9000户企业,共收集纳税人的需求和建议159条,已逐一建立台账并全部跟踪解决完毕。“税务人员主动提醒我们,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可以按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还邀请我们加入涉税服务微信群,随时解答涉税问题。他们的服务真的很贴心!”深圳湾实验室的财务人员邓小姐欣慰地说。

“支部建在家门口,党员回到群众中”,像玉塘街道、光明区税务局这样积极为群众解决每一件大小事,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还有很多。

“我是党员,我能坚持”。自5月以来,在抗击疫情一线,到处都是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5000余名党员群众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红色屏障”,全力守护好辖区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期间,光明区各社区干部冲锋在前,昼夜不停,分组包片,逐户走访与电话摸排、微信群登记相结合,宣传疫苗接种相关政策知识;在防疫卡口开展戴口罩督促、体温检测、来往人员信息登记、防疫宣传等工作;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员干部带头服务防疫大局、带头守护群众健康、带头做好科学防疫,主动下沉支援社区防疫一线,组织起50多支抗疫“志愿红”服务队,合力筑牢抗疫防线。

通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革命先烈不惧艰难险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信念,在工作中积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光明区正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创新光明:科研平台、科技产业聚集提升“集中度显示度”

科技、创新,已成为今日光明区的代名词。一方面,一座全新的世界一流科学城正在拔地而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齐聚光明;另一方面,光明区的科技企业数量和产值不断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以主阵地作为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群带动战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光明区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指示批示精神,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做实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加快推进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项目;有序推进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设施的关键技术设备和科研平台搭建;加快精准医学影像、特殊环境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等设施建设前期工作。通过加快形成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光明区不断提升“0到1”原始创新能力。

为持续提升科学集中度显示度,光明正不断集聚高端科研机构平台——推动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平台高水平运作;加快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等科研院所建设;引进中国科学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光明科学城中科院基地;推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发展,不断培育优秀科研和创新人才。

据统计,2020年全年光明区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2个,全区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突破100个,涉及6个行业领域,分别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生命、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

“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必然也是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光明区集聚全球优秀科研人才团队,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动力。把“人”作为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最大效能的关键所在,研究编制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规划和关键人才引进目录,探索“薪酬谈判”“人才双聘”“项目经理”等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率先打造高层次人才跨境互联网服务站,建设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和“科学家谷”,提供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增强科学城人才吸引力。

众所周知,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有了强大的创新平台做保障,光明区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新机制,带动周边区域科技成果集聚,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努力发展新型科研经济。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平台、关联企业深度融合,打造“楼上创新、楼下创业”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聚焦中试小试、检验检测等科技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加快筹集和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组建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联合会,探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共同推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通过一系列举措,光明区探索建立高度市场化的科技成果交易高地,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实现源头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同时,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光明区加快在“3+1”产业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实现几何级增长、跳跃式发展。

目前,光明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显著。2021年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实现119.8亿元。全区的国高企业从2016年的360家增至2020年的1486家,其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企业占全区内国高总数70%以上。同时,光明区的国高企业产值不断提升。受益于区扶持政策,贝特瑞新材料、电联技术、迈瑞科技、新星轻合金等骨干国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销售额超2亿元的123家。其中TCL华星光电、正威科技、诚威新材料和欧菲光4家企业,每家年销售额超100亿元。

为帮助科创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全产品类型金融支持,光明区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稳步推进科技金融在线平台搭建,设立区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政府引导基金+高标准产业空间”的联动机制,精准支持优质创新性中小企业做大做强。2020年举行10场科技金融活动,促成辖区11家科技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06亿元,8家企业累计获得意向投资金额5500万元,向4家企业拨付科技金融投融资奖励288万元。

宜居光明:教育医疗、生态市容迎来“高质量高颜值”发展

今年1月,光明区一届三次党代会将“高质量高颜值”确定为未来光明发展的两大主题词之一,作为未来推进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本导向。而此后正式发布的《光明区关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实施方案》更是展现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美好愿景和必胜决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对于一个居住在光明的普通市民来说,对“高质量”的期待往往在于医疗与教育。

目前,光明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正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社康中心发展到47家,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服务不断优化,2020年新建家庭病床530张,累计建立家庭病床4805张,累计建床数全市第一。基层医疗集团改革亦取得阶段性成效——光明区医疗集团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危重症救治能力明显提高,学科诊疗能力明显提高,并有效缓解辖区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不仅如此,3个区属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建设也在推动中,国科大深圳医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新院)项目正在优化设计方案,区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续建(二期)〕于2020年底顺利开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开展方案设计及一级流程设计。通过卫生健康重大项目建设,光明区正不断优化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同样,光明区教育矩阵日益强大,教育链条不断升级,教育治理加速完善,正在形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光明范例”。一批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涌现,幼儿园获评数量更是排名全市第一。2020年中考总分超过430分的考生增幅达73.5%,全区公办高中本科上线率84.36%。今年更是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推动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光明区出台全市首个公办园建设方案,在全市率先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通过新建、回收转型、改造三大路径,已建成公办幼儿园48所。新改扩建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深圳实验光明学校等5所学校,新增公办学位11040个。2021年,计划提供小学一年级学位11959个,初中一年级学位8552个。至2025年,全区将新增基础教育学位6.88万座。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高颜值发展就是对和谐生态环境的孜孜以求。

为全面推进生态环保护工作,进一步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招牌,光明区高标准严要求纵深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通过精细化管理大气污染、多措并举治理水环境,一个天更蓝、水更清的生态光明正向人们走来。水质达20多年来最好水平,全区15条干支流水质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曾经黑臭的茅洲河已是一片“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美丽景象。

秉持“全域景观理念”,重点打造“一三五百”的高颜值项目建设体系,光明区成立城市高颜值建设专项小组,对全区建筑风貌进行全方位把控。推动城市设计及建筑风貌审查管控机制、工程质量全流程监管机制、城区颜值管养维护长效机制等三个机制落地实施,从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结果呈现,到后续维护管养,形成有效的闭环。今年以来,通过实施路面白改黑、开展绿化景观提升及营造精致街心公园等一系列举措,光明区重点开展科学城大装置区周边、虹桥公园片区等6大片区共33个高颜值项目建设。

诚如光明区委书记刘胜所言,“高质量的追求往往催生高颜值的成果,高颜值的要求也必然倒逼高质量的发展,两者既有机统一、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高质量”与“高颜值”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内涵,准确把握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运行规律,也为光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在建党百年之际,光明,正在从“特区的边缘”走向“舞台的中央”。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一座国际化的科学之城正在蜕变中发展,在发展中腾飞!

编辑 汪新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靳 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