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福田疾控接到重任:半天采完4个社区200名居家隔离者的咽拭子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这200名居家隔离者在回到深圳14天以前,曾经去过湖北旅行或者在湖北居住过,但是没有明确的和病例密切接触的历史,现在这200个人都自觉在深圳的家中隔离,严格执行医学观察没有出过门。
7名年轻骨干:勇担重任
为了确保200个人足不出户,严格做到居家隔离要求,福田疾控当机立断决定:把采集咽拭子的工作送到居家隔离者家中,在人手极其紧缺的时刻,领导班子艰难地选调出7名年轻骨干来接手任务,舒彬、陈浩川、温权、曾胜波、赵梦蓝、梁静、郭聪锐临近中午拿到名单,下午就要完成样品全部采集。
即便是专业技能非常过硬他们,也因为居家隔离者居住得太过分散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坚信自己的采样效率很高,但寻找并到达目的地难度很大,这200个人分散居住在不同的城中村、不同的楼房、不同的楼层,福田疾控7名精干的工作人员,必须手拧背背沉重的采样工具、送样箱和消杀用品,一户一户落实,更况且是在他们不熟悉城中村路况的情况下。
城中村成了“迷宫”!百度导航在这里迷路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找路的时间,7个人一分到名单,就拿出百度地图一一标注隔离者地址,然后按照标注由近及远录入导航,规划最短步行路线。
但当到达城中村的那一刻,他们全都傻眼了——城中村为了有效管理人员进出,将村内的楼房进行了围堵改造。原本一栋楼可以从左边走,也可以从右边走,有的甚至还可以从首层联通的店铺走,村里为了管理,多余的出路已被封堵,确保一栋楼就唯一一个口进出。
原本从村口到达目的地只需要直行经过4个路口,现在因为围堵改造,福田疾控的工作人员只能七拐八弯、折线绕行。城中村在疫情的笼罩下,变成了错综复杂的迷宫,而此时,即便是强大的百度导航也束手无策。
爬墙翻栏杆挤门缝,只为找到你
一个排查者的家住在23栋,温权医生按照楼栋编号一个一个地数了过去,远远地他看到了22栋、24栋,他确信目标应该就在中间,他沿着曲曲折折的道路,绕着22栋、24栋走了一大圈,可怎么也找不到23栋的出入口。
怎么办?在22栋和24栋的一侧有个杂乱的工地,温权走过去试试运气,最后在工地尽头,他找到了进出23栋的唯一通道——夹在22栋和24栋的一个狭窄的缝隙里。
踩着乱石,温权走到跟前,又出现了新的困难:由于工地堆积着装修的乱石,夹缝到23栋有两米落差的陡坡,底部乱石还堆出了似墙非墙的阻隔。温权拧着沉沉的采样箱,胖胖的身体左倾右斜、歪歪扭扭,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下挪,他努力地保证身体平衡,也努力地保护着手中珍贵的采样工具,一摇一晃地滑到了23栋跟前,他憋气收腹侧身挤进了阻隔,此时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技术全靠一双手,安抚全靠一张嘴
陈浩川拧着沉甸甸的采样箱,气喘吁吁地爬上了8楼,此刻,他累计已经爬了32层。
敲开居家隔离者的家门,陈浩川一边喘着气一边说道:“你好,我是福田疾控的陈医生。首先感谢你居家隔离支持防疫工作,现在为了确保你以及你家人的健康,由我来为你们采集咽拭子。”
陈浩川一边展示自己的工作证件,一边耐心地解释,他真诚的声音、温柔的语调,让居家隔离者放下了防备。陈浩川进入房间,快速地浏览房间内的布局,选择在这家的阳台采集咽拭子。
“请你张开嘴,说一声长长的啊。”他迅速地将沾湿的棉签精确地涂抹咽后壁,麻利地采集到样品。“谢谢你的配合。这个采样的液体非常干净,你不用担心,它的味道有点咸咸的,但不会刺激喉咙。你们接下来还是继续居家隔离,直到14天结束,坚持每天测量2次体温,如果有发烧、干咳、没有力气等不舒服,就及时联系社康中心的医生,第一时间获得帮助。”整个采样的效率其实非常高,但这一切都是以信任为前提,陈浩川说采样大概十分钟,解释、劝说、叮嘱却需要半个小时。
当天下午,福田疾控7个工作人员,就这样走街串巷寻找居家隔离者,并把采样的工作送到他们家中,这期间他们没有喝过一口水,没有上过一次厕所,汗水浸湿了隔离服里面所有的衣衫。
天黑下来,7人一算发现一共走了50公里,200份咽拭子在他们的负重前行中,终于全部采集完毕!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