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环卫机器人有效降低环卫工人感染风险

读特记者 刘轶轩
2020-02-08 08:42
摘要

深晚记者获悉,福田区的"黑科技"环卫机器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福田区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环卫模式,由机器作为主力,有效降低了环卫工人一线作业的感染风险

疫情防控期间,环卫工人等人群依然需要坚守岗位,保持市容环境整洁,但也由此增加了环卫工人的感染风险。深晚记者获悉,福田区的"黑科技"环卫机器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福田区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环卫模式,由机器作为主力,有效降低了环卫工人一线作业的感染风险。

此外,通过机器与人工的作业对比,深晚记者发现,在人行道加辅道的综合路况下,投入一辆小型环卫清扫车加电动冲洗车的组合作业,只需要 2 名司机,可替代 5 个环卫工人,且作业强度更低、作业效率提升百分之五十。

同时,清扫保洁效果更明显。通过引入具有丰富 3P 项目经验的环卫制造企业,福田区环卫机械化作业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智能制造的优势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环卫领域改革升级,人工作业强度得到了下降,从"体力劳动者"开始向"产业工人"转变,福田区环卫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升。

若采用传统纯人力清扫方案需要环卫作业人员 65 名,而新方案引入智能小型环卫机器人装备作业,需要 8 台设备,人力方面,仅需要 8 名驾驶员以及 15 名环卫作业工人,相比原方案,作业人员队伍精简 64.6%,年度总费用投入消减 50.7%。

2019 年 10 月,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市率先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市政公共管理,选取福田、南园街道试点环卫 PPP 模式,成为全市首个高度机械化、现代化作业标段。

该局在试点标段投入大型机械设备 66 台(相比传统模式增加 12 台),投入小型高温高压冲洗车 35 台(相比传统模式增加 21 台),全新投入小型智能清扫设备 92 台,打破"以人为主,设备为辅"传统模式的局限,全面普及机械清扫,用创新技术赋能城市服务,率先在全市实现环卫作业现代化、智能化,探索前端环卫设备制造商全链条参与环卫清扫清运模式。

通过探索尝试并推广,福田区已形成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环卫模式,实现辖区环境时时干净、处处整洁。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赵琦睿

(作者:读特记者 刘轶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