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的“法治元素”
法治日报
2021-06-28 21:01
收录于专题:庆祝建党100周年

珍贵的文物实物、翔实的档案资料、生动的图片视频、逼真的复原场景……

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与大屯北路交会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精心设计了“建立中国共产党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个部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品中,不乏铭刻着法治建设足迹、闪耀着法治光辉的历史珍品。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些展品中的“法治元素”。

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图为1928年底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苏维埃政府给农民的土地分配证、分田证、耕田证等。

图为1930年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的《苏维埃土地法》;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等。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及《中国土地法大纲》

【延伸】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土地和土地确权,并多次以立法的方式将已有的经验和做法固定下来。1928年10月4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进一步推动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当年,井冈山根据地的粮食增产了一倍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聚集在苏维埃政府门前,商量着如何表达对红色政权的拥护。桐木岭农民邱启山说:“过去老百姓称皇帝为万岁,毛委员救了我们穷苦人,他是共产党的代表,没有共产党我们还要受剥削,我们穷苦人就该喊共产党万岁。”在场的农民也跟着振臂呼喊起来。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文件,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图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情形。

图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参加国家管理的宪法性文件,为后来建立革命政权和法制建设提供了经验。

【延伸】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就开始对人民民主政权的总章程进行探索和实践。

1949年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

【延伸】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制度,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此外,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图为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发文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21日,毛泽东批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修正稿)》

图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批准的《关于废除“搜身”制度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使工人群众担心的生、老、病、死、伤、残等困难得到了初步解决。

图为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这是新中国最早公布施行的基本法律之一;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编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延伸】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部只有8章27条的新中国首部法律,不但体现出党对妇女儿童弱势群体特殊的关爱,也是党用法律手段保护妇女权益、推动男女平等的伟大创举。同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这些法律的出台,让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有了法律保障。

图为1951年2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等。

【延伸】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极其猖獗,在城乡还有一批反动会道门头子、土匪恶霸等反动势力,他们到处造谣煽动、搜集情报、破坏生产、暗杀干部,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稳定和群众生活安宁。

坚决打击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党当时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50年10月,党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951年10月底,全国规模的镇反运动基本结束,基本上消灭了中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根据党的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规定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使镇压反革命斗争有了法律武器和量刑标准,推动了运动的广泛深入发展。

图为1954年1月15日,毛泽东致刘少奇并中央各同志关于《宪法起草小组的工作计划》的信,信中开列了应该阅读和参考的各国宪法目录。

图为1954年3月23日,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签到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票样;1954年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文本。

图为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资料照片。同年国庆节,首都游行群众抬着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检阅台。

图为一届全国人大使用的投票箱

【延伸】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这是党带领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制度保障。1954年9月20日,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八大强调,要系统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图为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图为1987年4月,出席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举手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草案)》

图为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城市居民委员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延伸】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鲜明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同时决定全面恢复并加强立法工作。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正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选举法、地方组织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重要法律。一次会议通过7部法律,这在我国人大立法史上是很少有的,拉开了新时期立法工作序幕。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被称为“八二宪法”。这也是我国立法史上第一部公开表决结果的法律。

“八二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一系列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

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大陆首家台资企业营业执照

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时会议主席使用的木槌,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等。

多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延伸】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成为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据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经济类法律、法令12个。有代表性的立法包括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商标法等。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民商等各领域立法加快推进——六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37件,其中有关经济方面的法律22件、有关对外开放的法律10件;七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有关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法律21件,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著作权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海商法、产品质量法等一些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作出第二次修改,确定了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制定了一批经济和民商事法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1年3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展品中有邓小平同志使用过的日历牌、笔筒、收音机电子钟等珍贵物件,日历牌上清晰留有邓小平同志亲笔字迹“法制日报十周年”。

【延伸】

关于邓小平同志题词“法制日报十周年”,《法治日报》高级记者、原社长助理阎军曾撰文回忆:

在社庆的前几个月,一天,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本报:邓小平同志为日报题词了,请报社派人去取题词。消息传开,全社员工无比兴奋。

小平同志于1990年6月15日为本报亲笔题词:“法制日报十周年”。随着小平同志的题词,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乔石、彭真、薄一波、陈丕显、习仲勋、彭冲、雷洁琼、王汉斌以及任建新、刘复之、王芳、蔡诚、贾春旺、尉健行等,都一一为《法制日报》题词祝贺。

阎军在回忆文章中记载,邓小平同志最小的女儿萧榕曾对她说:父亲每天要用2个多小时来看十几份报纸,其中也看《法制日报》。

《法治日报》是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于1980年8月1日创办,当时报名是《中国法制报》。1988年1月报纸更名为《法制日报》。2020年8月1日,《法制日报》更名为《法治日报》。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或修订的党内法规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宪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图为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网络问政互动平台。

2014年9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封存的109枚公章。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文本

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营业执照

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图为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枫桥镇调解志愿者联合会调解劳动争议纠纷,“枫桥经验”这面全国基层治理的“旗帜”,历久弥新。

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十一个坚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香港特别行政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延伸】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全局出发,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法治,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践行法治,开辟出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法治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建设宏伟蓝图徐徐展开,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充满生机、成就辉煌的法治中国。

法治昌明方能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只会国乱民怨。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困难险阻,面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向法治体系提升——由静态的制度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体系转变,虽是法“律”到法“治”的一字之变,却体现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整体要求,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跃升。

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不懈奋进,开辟出一条法治文明进步的中国特色之路。中国的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律制度和法治文化日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屹立于世界法治文明之列。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