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兴宁市,离我老家村子不到2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风景区,叫合水。以前村子到合水并不直接通公路,步行需走大半天,因此,要想去合水逛逛并不容易。
记得小时候,我常与几个小伙伴在村间的小河里玩耍。小河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不时有一群群小鱼儿慢悠悠地游弋,甚是迷人。一天,孩童们各自折了只纸船放在小河里漂流,看谁的走得快,走得远。孩童们一边吆喝,一边踩着河水追赶,玩得满身是水,不亦乐乎。有位长者对我们说:“不要追了,你们的船会一直漂流下去,几天几夜后能漂到合水水库。这个水库是神仙肚,再多的河水到那里都会变得无影无踪。”
“什么是神仙肚?”“神仙肚为什么那么神奇?”孩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各自的想象空间犹如神话世界。
长大后我才知道,合水水库是兴宁县(现已改为“兴宁市”)于1957年建成的集防洪、灌溉、发电于一体的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成了风景区,有“粤东明珠”之美誉,还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词典》。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三位元帅以及陶铸、罗瑞卿等国家重要领导人先后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合水,成了兴宁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兴宁市历史悠久,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如船状。北部几个镇山高林密,河水丰沛。罗岗、黄陂、大坪等三条河流到合水交汇而成宁江主流,蜿蜒穿过肥沃的盆地向南奔去,汇入梅江。空中鸟瞰,宁江水系的几十万亩良田尽在“船”中。合水处在山区向盆地过渡的地理位置上,三河交汇后,水流落差大,河弯流急,古时常有船只在此翻船,令船工望而生畏。每逢山洪爆发,上游500多平方公里的积雨汇成洪水峰涌而出,造成河堤时常缺口,良田受淹,乡民遭殃。民间传说,合水自古有两条妖龙,一条叫小青龙,一条叫小黄龙,他们长期因争夺地盘而打斗。还说有乡民曾目睹双龙大战,打得河流巨浪滔天。明朝年间,慈善人士纷纷解囊捐资,在蟒水形山顶兴建了一座镇龙宝塔,以镇住妖龙,为民除害。然而妖龙仍作恶不断,有一天,他们打斗得天翻地覆,把镇龙宝塔也震垮了六层。乡民无奈,船工更为悲惨,民间流传一首船蒿诗:“想当初,绿叶娑娑;自为郎手,绿少黄多。莫提起,提起泪洒江河。”这是当时对船工的形象写照。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在合水兴建了大型水库,从此宁江水患才得到根治。政府还拨款按原样修复了镇龙宝塔,并更名为花塔,使之成为库区的一道风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正在上中学,村里的宗兄日初老师邀我去合水水库游玩。日初老师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村当教师,虽工资不高,但已属公职人员,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青年。他在城里见过世面,懂得生活,性格开朗、阳光。他用节俭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车子虽破旧,电镀的手把已看不到一点光亮,车身子也锈迹斑斑,但这仍是当时的“奢侈品”,令人刮目相看。我和他是忘年交,彼此邻居,如有闲暇,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我坐上他的自行车,兴奋无比。我们说说笑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合水水库。
进入合水水库库区,我眼前一亮,上千米长的主坝厚实雄伟,紧锁三河。站在主坝中央,只见四周峰峦苍翠,群山环抱;浩渺的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偶有轻舟游弋,泛起一道道涟漪;一座座绿岛,点缀其间。举目望去,蓝天碧水,库区如仙境一般。
我们乘游船游览库区,眼前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我有一位堂叔在库区的当峰岭农场工作,他叫初运,是老员工。因此,当游船经停当峰岭时,我们离开这班游船去找堂叔。初运叔见到我们特别高兴,热情地招呼我们,但刚吃完午饭他又要去忙他的工作了。他是“老黄牛”,人缘好,工作认真踏实,获得过很多荣誉。当峰岭不是景区,我们随意蹓跶,满山遍野的柑桔,郁郁葱葱;还未成熟的果子沉甸甸的,力压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合水柑桔清甜可口,闻名遐迩,以前主要是供国家出口创汇还外债。记得我小时候,每逢春节,初运叔都会带合水柑桔回家,并送给邻居。有的孩童得到柑桔,非常高兴,用精美的小网袋吊在脖子上,久久舍不得吃,当取下来品味时,里面已经开始腐烂,只能懊悔没有早一点吃掉柑桔。
湖心岛有个古亭,方正简洁,墙体朱红,古色古香,叫湖心亭。这个亭子的出名与贺龙元帅有关。1961年11月6日,贺帅风尘仆仆来到合水视察,他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即兴在湖心亭垂钓。贺帅是钓鱼迷,据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身边也时常有钓鱼竿。不知他有什么魔力,钓钩刚落,就有一条鱼上钩。不一会功夫,贺帅就钓起了一条大鲩鱼,两条鲤鱼。这天,厨房杨师傅别出心裁,用贺帅的“劳动果实”做了一顿富有客家特色的“全鱼宴”。贺帅赞口不绝。从此合水的“全鱼宴”出了名,湖心亭的名气也更大了。
花塔在蟒形山的高处,登高望远,湖光山色,风光迷人。而当时管理比较粗放,塔下杂草丛生,不乏沧桑感。
这次合水一天游,游兴未尽,我们便打道回府了。虽然景点未游完,而合水的美景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记得我第一次与几个朋友到照相馆合影时,选择的背景就是合水风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梅州《嘉应日报》当记者。当时合水鱼苗场淡水育珍珠名扬海内外,菲律宾渔业专家专程来学习取经。我在采访时,其随行翻译告诉我,来宾对合水淡水育珍珠感到惊奇,他猜想这里有良好的水质条件。当他看到合水水库时,他已明白了一半。这一天我下榻在合水招待所,其后山不远处是烈士陵园。次日上午,我独自去纪念园散步。园内绿树成荫,静谧肃穆。沿小山台阶而上,就是庄严雄伟的烈士纪念碑。其主体30多米高,坐北向南,远眺宁江。建筑平台的周围,苍松翠柏环绕,神圣庄严。站在平台上,合水风光一览无余。
烈士纪念碑的初始碑文是时任兴宁县副县长张花谷撰写的。张副县长是晚清秀才,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过民主革命。他是个大才子,才华横溢,善诗文、书法。碑文的开头是:“山环水绕,风光绚丽;鸟瞰宁江,怀抱盆地。每逢佳节倍思亲,幸福日子不忘前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立碑合水以慰英灵......”碑文文辞厚重,情感丰富,感染力强,是一篇难得的散文佳作。纪念碑建成后,每年都有不少青少年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兴宁市城区有一所小学,在组织学生参观纪念碑时,语文老师布置特别作业,要求学生现场抄写碑文,回去背诵。有位姓李的男学生抄着抄着,深受感染。回去后他把碑文背得滚瓜烂熟,还模仿着写作文,坚持不懈。时间长了,他的写作水平提高了,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老师称他的作文不乏“花谷体”的韵味。他长大后,品学兼优,入职了政府机关,成了一位写手。
我近年回乡,驱车重游合水。只见库区一片宁静,风光旖旎,似有几分神秘。市旅游业知名人士老池告诉我,随着城市的发展进步,如今合水水库已作为重要的水源地加以保护。我驻足在主坝中央,眺望库区风光,寻找当年的记忆。突然,一支长长的摩托车队伍鸣笛而过。当我到烈士纪念园时,才知道刚才的摩托车队伍是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的。他们都是宁江儿女,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了。今天他们相约驱车沿宁江而上,直达烈士纪念碑向英雄先烈献花、敬礼,用特别的方式缅怀革命先烈,告慰英灵。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合水,您是美丽的风景区;而烈士纪念碑,则是最夺目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可敬可爱的先烈们留下的殷殷嘱托。
(原标题《散文 | 话说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