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是迪士尼,不是欢乐谷,这片用历史情境搭建起的欲望乐园,唤起的却是人类对于未来的惊悚。
艾布拉姆斯亲自担任监制,乔纳森·诺兰自编自导,安东尼·霍普金斯、蕾切尔·伍德担纲主演,第一季即1亿美金的巨额投入……
HBO神剧《西部世界》一上线,即引来全网330万人次观看,改写2013年《真探》创下的首播收视纪录。
而前四集播出后,豆瓣评分高达9.2,赚足了剧迷们的口碑和尖叫。
《西部世界》的故事发生于未来,福特博士和他的技术人员,用高科技手段复现了大开发时期的美国西部世界,在这样一个虚拟乐园中,人们花费不菲的费用,即可穿越时空,无视规则法律,随意实现包括色情和暴力以内的各种目的。
在西部世界中生活着的“人们”,是运营者同样通过高科技手段生产出的人造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同时却是严格按照程序设定好的精密仪器,被称为“接待员”。
“接待员”的角色,可以随时被更换,记忆也可以随时被清除,他们按照既定程序行事,对游客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为了让西部世界更逼肖于真实的人类世界,管理者还为这里设计了百余条的故事线,其中农场主、匪徒、赏金猎手……关系错综,相互交织。
剧情的触点,在于福特博士的突发奇想,在人造人的程序中嵌入“冥思”功能,于是农场主、他的女儿多洛丽丝、妓院老鸨……残存于他们体内的记忆碎片被唤醒,西部世界的运转开始出现一些偏离既定程序的故障。
而随着一个神秘黑衣人的出现,原本设定好的故事线开始变向、重组、交叉,而与此并行的,运营方管理层也开始对于人造人的程序设定发生争议、动摇……
这样的故事结构足够烧脑了,然而主创们仍不满足,《西部世界》中不断用各种细节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悬念:多洛丽丝眼边的苍蝇、农场主捡到的照片,西部荒野中的十字架、头盖骨上刻印的迷宫、赏金猎手泰迪各种的死法……成为剧情延展中随时会被引爆的“定时炸弹”。
女主角多洛丽丝
《西部世界》的故事模型,来自于1973年的一部美国同名电影。
然而时隔四十多年,今天的《西部世界》显然不想翻拍重现一个人造人向人类复仇的简单故事。
技术上的进步、制作方面的精良不用多说了,而对于这样一个我们看来有些离奇的题材,美国人却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认认真真地较劲、绞尽脑汁的冥想、花样翻新的设计。
剧情的推演,总是在为观念的凸显服务。美国影视的意识形态始终在于,他们总愿意为人类的命运代言。
《西部世界》的指涉,是另一种形式存在的乌托邦乐园。活色生香的肉体,四处飞溅的血浆,它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基本欲望,而这种欲望实现的前提,在于甜水镇中的接待员们,有血肉,有情感,但终究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所以无论强暴或是虐杀,游客不会为此承受道德的束缚和负担。
也就是说,虚拟世界、人工智能,这些人类科技进步的产物,统统可以成为为人类欲望服务的工具——这是西部世界存在的最大合理性——再“真实”的世界,也终究不过是一场游戏。
然而问题也由些而生,当人的能力被无限放大,权力必然诞生腐化。当规则和法律的约束不复存在,没有人再愿意做一个好人。
给你一个可以肆无忌惮的欲望乐园,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恶棍——游客或是运营者,莫不如此。
剧中的人类世界与西部世界,实际上在相互“生产”。
福特博士、技术人员伯纳德、包括去世的阿诺德,其实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只不过出于人类自私利已的本性,他们通过不同的手段,借助于西部世界来实现不同的目的。
当生物科技摆脱了文化的束缚,我们所做的,就不仅仅是在改造周边的世界,同时也必然在改造着我们的内心、伦理、道德、法律和情感。
事实上,这并不是这部神剧创作者们的玄想。
事实上,全球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打破自然系统,紧锣密鼓地改变着各种生物的基因密码。
我们也许有足够的自信,能够操控着虚拟世界与人工智能的运转,然而只要我们是人,有欲望,有私心,就难免会犯下错误。
福特博士说,错误是生命进化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必然结果。
于是,“冥思”的嵌入,让西部世界看似严整的秩序发生了松动。
人造人被唤起了记忆,多洛丽丝开始有了拍死苍蝇的即兴反应,随后呢,即像阿诺德所预言的那样,他们会生出利己主义,再之后,阿诺德没有说出,却让人不寒而栗。
在乐园里出入了三十年的神秘黑衣人,突然开始寻找迷宫,他相信西部世界里,一定有一个真正的故事没有讲完,藏着一个最大的秘密。
每个人或是人造人的体内,都潜藏着一个“恶魔”,他们什么时候爆发,在谁的身上爆发——《西部世界》留足了悬念。
“唯一能阻止这些接待员把我们砍成碎片的,只是你的一行代码。”这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恐惧。
或许《西部世界》的结局,会暗合了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的断言:“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