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观社 | 虚拟世界虽好 终要回到现实
然玉
2022-05-20 09:26

俏皮可爱的虚拟人形象、顺畅自然的肢体动作、温柔亲近的语音互动……近日,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虚拟人走红网络,尤其在“Z世代”中受到欢迎。业内人士分析称,虚拟人在创造时被赋予了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征,它代表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化,这是其能够吸引“Z世代”的重要原因。

虚拟人走红“Z世代”,这俨然是两个先锋群体的“双向奔赴”。众所周知,“Z世代”也被称作互联网原生代,其对于网络空间、虚拟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与包容度。在“Z世代”的认知谱系内,虚拟人实则是扮演着复合的角色。有人将之视作偶像,并且还是不会“出事塌房”的优质偶像;有人将之当成伴侣,随时在侧、随叫随到,简直是善解人意的“有趣灵魂”;也有人将之看成“另一个自己”,似真似幻之间,即便是“孤独的映射”也趣味盎然……虚拟人如此之深地嵌入了“Z世代”的生活,其间隐约透着某种喧嚣的孤独、密切的疏离。

有爱、有趣、有情感、有温度,如果说智能算法形塑了虚拟人以技术架构,那么故事化的演绎、人格化的“养成”,则赋予了虚拟人以现世的“生命力”和“说服力”。其在“Z世代”中如此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是某种“移情效应”在起作用。在虚拟人“自我叙事”的基础上,一些人又将太多的想象、期许、欲念投射其上。

永不会辜负,也便永不会错付。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的智能虚拟人,永远是贴心可人的形象。而其人畜无害、善解人意的温柔表象之下,却是算法的冷酷精明,是大数据的“精准投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罗网,也是茧房。一些“Z世代”与其说是折服于虚拟人的无穷魅力,不如说是深陷于自己潜意识内的完美世界里。

虚拟世界虽好,但我们终究还是得回到现实中,千万不能长久沉迷在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原标题《虚拟世界虽好 终要回到现实》)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然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