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天,福田又多了个“国字号”称号
记者 秦小艳 通讯员 温现青 顾丹丹 文/图
2016-10-27 04:01

26日,由文化部主办的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论坛在安徽铜陵举行。文化部、财政部会上联合发文,正式公布第二批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并进行授牌表彰,深圳市福田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区。

870172827648421286

福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熊国雄代表福田区上台领取奖牌,区文体局长简定雄在研讨会上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福田实践”》为题介绍了福田区经验做法,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专家组组长李国新在点评福田经验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福田区于2013年11月获得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2016年1月至5月顺利通过文化部、财政部组织开展的验收工作。全区以创建示范区为新使命,以打造福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升级版为新目标,建立领导、咨询、共建“三项机制”和目标、自查、督办“三项制度”, 仅在2013—2015年示范区创建期间,总投入超过8亿元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建设。其中,2.1亿元用于区属文化场馆整体功能提升;每年1亿元的区宣传文体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向示范区创建工作倾斜安排。

在近三年的创建工作中,福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部门精心谋划,充分发扬先行先试、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秉承“深圳创建、福田申报;深圳文化、福田表达”的理念,将示范区创建、全面深化改革等重要工作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是全面深入推进一项核心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高标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二是开展了两项国家级课题研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研究。三是承担三项国家级试点: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数字文化馆试点和文化部改革发展调研联系点。四是创新四项改革工作亮点:即在全国首创区级“文化议事会”、引进文体名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创新街头艺人自治管理模式和打造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

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一直高度关注创建工作,在今年5月16日北京举行的“示范区验收工作汇报会”上就曾表态,福田区将继续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尽力发挥示范区的示范效益,将福田建设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引领全国、服务全市、惠及香港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发展,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725819168030087946

福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怎么炼成的?

一、提质增效,力推“十大文化功能区”建设

福田区积极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将各种文化要素分门别类,创新打造“3传统+3新兴+3特色+1平台”的十大文化功能区。

(一)夯实传统文化阵地。以辖区7个主题文化馆为阵地,以突出功能为特色,打造主题文化馆功能区;发挥辖区107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优势,整合书城书吧等社会资源,通过深圳读书月等品牌活动打造图书馆阅读功能区;出台《福田区扶持非国有博物馆暂行办法》,全面规划建设安托山博物馆群,打造博物馆功能区

(二)开辟新兴文化阵地。结合辖区文化广场分布密集的特色,举办深圳(福田)国际城区影像节等文化活动,打造广场文化功能区公园文化功能区致力于充分发挥10个市属公园和120个社区公园的空间功能,将福田文化空间、福田星光影院等惠民项目送入公园。地铁文化功能区延伸城市文化,与深圳地铁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联合举办深圳·福田地铁文化节,丰富地铁文化元素。

(三)强化特色文化阵地。发挥辖区专业剧场和高端企业众多的优势,举办“当代戏剧双年展”等活动,打造现代戏剧功能区。在全国率先尝试街头艺人自治管理,实施城市雕塑艺术工程,打造公共艺术功能区。推进“一街道一特色”,标准化与特色化相结合,打造街道特色文化功能区。

(四)构建“互联网+”数字文化功能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福田区文体事业公共信息服务云平台。

二、推动共治,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公共文化战略顶层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依靠政府一元主体主导,这种模式导致了公共文化产品无法完全满足群众的需求。福田区将社会力量纳入建议、决策、监督主体,旨在将文化治理从单一的政府行为转向政府和社会共同运作。

(一)设立全国首家区级文化议事会。先后聘请19位境内外文化专家担任文化顾问和文化议员,制定“提案、质询、调研、评议、督办”5项制度,在文化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福田文化议事会得到中宣部、文化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形成调研报告上报中央深改办,认为是一项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亮点,在全市示范推广。

(二)在全国率先尝试引入社会组织进行街头艺人自治管理。针对我国尚无街头艺人规范管理政策法规的现实,福田区引入社会组织开展自治,全面试行“固定位置、抽签派号、持证上岗、行业管理”模式,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凤凰卫视等国内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三、社会参与,实现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       

福田区创建示范区的制度设计研究报告主题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并以区政府名义配套出台《公共文化社会建设1+1+N系列文件》。旨在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导向,探索政府与社会共同建设公共文化的新体制机制。

(一)专项资金带动效益凸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民共享”的良好局面。积极发挥福田区宣传文体发展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指挥棒效应,鼓励扶持社会力量承办公共文化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民共享”的良好局面。三年来已累计扶持“深圳国际打击乐文化节”、“中国(深圳)国际嘻哈文化节”等项目331个,实际资助金额2.1亿元,撬动社会资金约1亿元。

(二)打破完全由政府主导的单一形式,建立起“均等、专业、多元”的三层供给模式。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由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主办,如面向市民的公益培训等;大型品牌活动由资金资助、政府主导、社会文化组织和企业承办,福田区成功举办南中国首个户外古典音乐节“莲花山草地音乐节”,受众13万人次;设立专项经费扶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和作品,如文化惠民活动“福田公益练歌房”等。

四、科技融入,实现文化服务方式数字化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新一轮信息化浪潮,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消费习惯。文化管理部门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文化科技融合的助推努力,将成为文化服务创新驱动的有力杠杆。福田区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一)高标准建设公共数字文化即时通讯惠民平台“福田文体通”。对全区文体活动进行定期推送宣传,创新文化互动方式,为市民提供更为精准、便捷、整合的服务,破解公共文化供给与需求对接难题。自2014年3月正式上线以来,已吸引10多万粉丝关注,累计访问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福田文体通”作为特色案例在2015年全国公共文化数字建设会议上进行展示。

(二)全国首创实施依托网吧提供公共电子阅览服务。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协会管理、社会网吧参与、市民受益”的方式,由政府委托行业协会将网吧打造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