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边检站帮扶的贫困村吹响脱贫“冲锋号”

读特记者 任建新 通讯员 李铄今
2020-02-03 22:30
摘要

深圳湾边检站将与老乡们同心协力、携手共进,戮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奋斗之花开遍高岜的每条山路

简陋凉暗的吊脚楼,积了雨水的老木盆,木筏上的青苔发出荫灰的颜色,几只雏鸡呆立在坡上,看到有人靠近转头逃了。淡淡山雾里,这是高岜村的又一个冬晨。

一户户人家依着山腰起伏错落,山路陡峭绕着,人们正行走奔忙。几户人家门前散着放完鞭炮的碎红屑,新房子刚落成,放鞭炮驱邪祟,门前大炉子上架着锅,摆着几扇猪肉,老乡纷纷招手,招呼上门的民警们吃入伙宴。高岜村,这个广西三江县同乐乡西北边麓的山村,正日夜发生着变化。

这是深圳湾边检站定点帮扶的贫困村。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自去年4月份国家移民管理局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广西三江县这片闭塞的土地正处处生花。这个春节,深圳湾边检站迎来了最后胜利的冲锋号。

“感谢党,感谢移民局”

“感谢党,感谢移民局,感谢你们的到来,香树(苗语谢谢)”村委会议室里,杨大叔紧紧握住民警的双手,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深情道谢。大米面、猪肉、清油、糖果点心,一个个红色包裹摆在桌台上,映出了满屋春意。这是深圳湾边检站慰问活动的现场。春节将近,深圳湾边检站派出工作组,赴高岜村开展节前慰问。

“正是备年货的时候,今年猪肉贵,家里养的猪也舍不得杀,你们真是帮了大忙!”一年到头辛苦劳累堆了一身,有个热闹的春节是一年的慰藉。村委会议室里,老乡们排好了队领慰问品,满脸笑意。

临近过年,村里各色民俗也备了起来。不论收成如何,讨个彩头、图个吉利总缺不得。今年老乡们专程从贵州请了芦笙师傅。一把竹刀,一段竹筒,师傅拿在手里,庖丁解牛般几下削刻,一把芦笙就成了。拿到趁手的家伙,老乡们抓紧排练起来。这是群体演奏,主乐手站在中央,其余人围着他不停变换队形。老乡们团成一圈,腮帮一鼓声音便响了起来,缕缕声音如流水一般在不停地曲折回荡,清脆流畅,饱含着毫无雕饰的自然气息。“这是要去庙会上演的,每年这个时候,大家吹一吹热闹热闹,吃百家宴,喜庆!”一曲吹完主乐手笑着说道。

削掉的竹块散在地上,一位大叔捡起两块,丢进了柴禾堆。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

寒冬时节,村里总蒙着雾,水泥路还没铺完,掺着一段段土台阶,上面盖了层晨露。工作组拾级而上,轻轻叩响一户户家门。

推开村民张培团(女)的家门时,竟然刮出一阵穿堂风。裸露着砖块的客厅,掉了漆的小板凳,蛇皮袋、旧皮箱散乱堆着,盆桶锅灶在一个角落拼成简单的厨房,一家人的生活就在这样一方空间里。

看到工作组,张培团笑着抽出小板凳。苗寨女人有套特殊打扮,暗蓝色长衫,领口和袖口处绣上花纹,头发盘在头顶,用简陋的木钗插着,鬓角用发带束起来。虽然才刚过32岁,可张培团面容暗黄干皱,已经刻满了生活的风霜。

家里养着3个孩子,一个刚念小学,另外两个刚刚学会走路,空阔的客厅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窗洞上只装着窗框,连片纱网都没有。丈夫的早早过世让家里失去了最重要的劳力,问起生活来源,张培团不知所措。她没有固定工作,家里的田自己照料不过来,只好每天拿竹框背着孩子四处去帮人采茶、拉柴,甚至去村口清运垃圾,勉强糊口。说话间,孩子依偎进了民警的怀里,“你的衣服多好看呀,是小猪佩奇,粉粉的好漂亮!”孩子瞪着晶莹的大眼睛咧嘴笑了。临走时,工作组拿出几百块钱,悄悄塞进了孩子的口袋。

另一户家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撑着拐杖正要弯腰舀水。这是吊脚楼最底下的一层,木屋子,土地面,茅草深深浅浅地铺着,屋顶矮得让人下意识想弯腰。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头发花白,腰半弯着,有些驼背。家门外就是一段陡峭的土梯坡,到田里就更远了,她每天拄着拐杖爬上爬下,也几乎没歇过。山路很险,一个不留神,后果不堪设想,能让人这样冒险的,可能也只有生活的重担。

陡峭山路上不知印了多少他们的足迹,朝阳星月酷暑寒冬,日复一日的辛勤都盛在这大山里。“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这场使命之战,我们一定与老乡们并肩打赢。”众民警暗自对自己下定决心。

“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去深圳”

“警察叔叔阿姨给我们送来了书包、书签、还有中国地图”滚于飞小朋友笑着喊道,“我要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去深圳!”高岜村小学里,工作组给孩子们送来励志课堂和精致礼物。孩子们在操场上列队整齐,瞪圆了眼睛盯着眼前的包裹。包裹拆开,孩子们兴奋地抽出书包,挑着颜色和样式,反复试着拉链、讨论卡通人物,笑声、比较声此起彼伏。

上午十点钟是大课间时间,广播播起音乐,孩子们从班里冲下来,排列好队开始做课间操。红白的校服成排簇拥着,满是朝气。看到端着相机的笔者,孩子们有了强烈的表现欲,动作夸张地扭了起来。重重山峦,也没有挡住他们眼里的光芒。

艰苦生活里,孩子是最美的希望。与2019年夏天相比,孩子们有了崭新的校服,用上了新书包新篮球,教室里也多了一面面投屏。励志课堂上,深圳的一幕幕繁华场景种在了他们眼里。下午头一节是体育课,老师吹响集合哨,十几个孩子列成两组打起了篮球赛。场地不是很平整,一个孩子在冲抢时绊了个趔趄倒了,也没顾上看手有没有磨破,就翻身爬起来又冲着喊着要球。也许,所谓“希望”就像这幅景象一样:跌倒了,拍拍灰站起来就是!

“好好干,生活会越来越好”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高岜村减贫工作步步推进,处处是喜人的变化,气派的戏台,日益宽敞的水泥路,带着投屏的课室,贫困落后的模样正悄然改变。

在前期工作中,深圳湾边检站对高岜村的几个项目进行了援助。可让人意外的是,第一个收到的项目需求竟然是戏台维修。戏台这个建筑似乎与生产活动没有太大关系,也不像路段维修那么紧要。后来边检站才了解到,戏台不只用来观赏节目,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事要戏台前集合商议;大型祭祀要在戏台办;逢年过节办活动,都得靠戏台撑场面——这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逢年过节各地走场子演节目,戏台是很重要的排面,台子越气派,村民们看了越高兴、越有劲儿!”一位村民说。

在翻新前,高岜村的戏台还是建国初期盖的老台子,下了雨后满地都是泥水,得隔几天才能用,木头柱子腐了到处是虫洞。如今的戏台广场不仅换上了水泥地面,还加了台口,配了化妆间,整个骨架也完全换了新的。有了新台子,今年大家排练节目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都想上去一展身手沾沾福气。

此外,村里的山路护栏、小学旱厕、篮球场翻修等项目均在深圳湾边检站的援助下顺利完工。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村容村貌,保护了出行安全,丰富了文化生活,美好明天正在一笔笔描画。“好好干,生活会越来越好。”深圳湾边检站将与老乡们同心协力、携手共进,戮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奋斗之花开遍高岜的每条山路。

戏台前又响起了芦笙曲,清脆悠扬,像一曲冲锋号。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任建新 通讯员 李铄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