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送回老家了,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别‘凑热闹’!”

读特记者 卢晓丽
2020-02-03 13:29
摘要

罗湖的“女战士”巾帼不让须眉,为了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她们日夜奋斗在抗疫一线,在寒冬里呈现了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线。

在这个不平凡的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罗湖的“女战士”巾帼不让须眉,为了守护千家万户的健康,她们日夜奋斗在抗疫一线,在寒冬里呈现了一道美丽动人的风景线。

年轻母亲:果断“断奶”赶赴“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文锦渡海关各党支部党员在支部微信群中纷纷提出“我愿意”“我参加”,主动请战,88人次主动放弃休假,奔赴旅检抗疫一线。部分党员先锋队中的成员从1月20日开始连续作战,10天不下火线。

王皖蓉是38位党员先锋队队员中的普通一员,也是一名不满周岁的孩子的母亲。当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卫生检疫人员,她认识到即将要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作为一名党员,她肩上有着守护国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王皖蓉决定立即给孩子断母乳,然后送回老家,她提前结束休假,迅速调整状态,及时学习、了解最新的工作要求,立即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一次在查验机场大巴的过程中,司机申报车上有来自武汉的游客,接到司机申报后,王皖蓉立即将情况汇报给值班科长,同时走向医学排查室,熟练地打开一件件防护用品,以最快速度穿戴完整后拿起对讲机和体温枪登上了大巴。排查、流调、采样、消毒……一系列的工作完成后,总算松了一口气。脱下防护服,她的制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脸上留下了N95口罩深深的勒痕。这是王皖蓉的日常工作写照,一天天、一次次的排查,反反复复的穿脱防护服,连续坚守岗位6天,累计排查数十人,关心她的领导和同事也想让她多休息一下,她却说:“我的孩子送回老家了,不用我管,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就别‘凑热闹’!”

在医排室与疑似患者面对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处置完成后,王皖蓉主动隔离,有家不能回,在隔离室过夜等待确诊结果,这时为了一解思念,她才拿出手机与家人视频通话报一声“平安”。

女执法员:啃盒饭吃泡面一直站

疫情发生后,罗湖大队执法人员放弃新年休假和与亲人团聚的机会,24小时不间断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在清平高速神农收费站出口的防疫点,交通执法人员对每一辆入深车辆驾乘人员检测体温并一一做好登记。

罗湖大队有两名女执法员,这次也巾帼不让须眉,战斗在疫情防护第一线,她们是邓向婷和游素梅,和许多男性执法人员一起在高速出口防疫点值守,连一起防护的交警同志们都对她们很敬佩,这是很艰苦的工作,要一直站着,不能喝很多水,因为上厕所不方便,工作间隙只能啃盒饭和泡面,她俩没有要求给予特殊照顾,没有后退,坚决服从安排,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都坚持在防护疫情第一线,就像她们所坚持的那样,“穿上这身制服,我们都是交通执法人,一样的坚守,一样的责任!”

女边检:“战疫胜利我们再吃团圆饭”

“您好,请摘下您的口罩,请配合我们工作人员做好边防检查工作……”“您好,请问您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吗?”在罗湖边检站执勤现场,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执勤五队的巾帼女警们坚守在验证台上,积极引导旅客办理出入境手续,配合做好口岸防疫工作。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执勤五队巾帼文明岗的女警们全员在岗在位,驻守国门防疫一线。“虽然我是女民警,但担当作为从来不分男女,参与疫情防控,我义无反顾!”执勤五队巾帼文明岗刘颖副队长说。

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七,从体温检测点到查验通道,这些巾帼们与其他男民警一样,不畏疫情坚守岗位,在特区前沿国门一线迎送着繁忙的中外旅客,认真履行着“巾帼文明岗”的职责和义务,用新时代的国家移民管理女警形象,为每一位旅客筑起了平安回家路,她们是这个春节最可爱的人。

“一家三人,单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民警。”在罗湖边检站,还有这么一位特殊的民警。在她的家里,此时此刻在岗位上坚守的还有另外两个警察,她的儿子跟儿媳妇。

她就是罗湖边检站执勤六队的民警吴燕霞,每年春节期间,由于工作的原因,吴燕霞这一家人本身就连安心吃顿团圆饭都很难。遇上了疫情,家里的三个警察更是义不容辞,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就匆匆道声平安,互相加油打气,立即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了。“等打赢了这场疫情战,我们三再好好吃上一顿团圆饭!”这就是他们一家的出征誓言。

“身着警服,驻守国门一线,此时此刻更不能缺位!我们这一家人在这个时候能加入抗击疫情的工作,是我们的荣幸,更是我们该有的责任和担当!”在她看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女信息员:尽力守住基层第一道防线

小罗是黄贝街道文华社区的普通信息员,自年初三就投入防疫工作,主要负责社区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每天上午,她首先调出本社区《疫区来深人员台账》,这本台账是近期工作的重要基础,疫区来深人员是本次防疫工作的重点关注人群,社区通过公安大数据、网格排查、自主上报等方式收集人员信息,一一电话联系核实,上门进行健康指导和宣传,并每天汇总向上级上报。小罗核查完善名单后,将本日需要上门随访的名单整理出来,发给由社区、社康、派出所组成的“三位一体”防控小组,他们将上门以“三人小组”的方式上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指导和宣传。

工作中,小罗还承担着“信息中转站”的功能,一方面随时关注各类工作群,如街道信息报送群、街道宣传群、社区物业群、社区居民群等,掌握最新的信息情况,及时转发给相应人员阅知处理或报送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同事们工作中有任何信息需求都要快速调出并提供。粗略统计下来,关于这次防疫工作的专门工作群就有十余个,加上本来就有的各方沟通群,小罗微信上的红点一秒不停地闪烁着。

下午则是忙碌的资料整理汇总时间,四点半她要向街道报送最新的人员台账和工作日报表,工作日报表涉及社区内人员、酒店、物业管理处、宣传、小区消杀等方面,都需要与相关单位或工作人员一一询问核对。四点半报送完毕后,“三位一体”防控小组上门随访完毕回来了,小罗马上与同事沟通,将今日随访情况记录在台账中。随后,她开始整理一天社区工作中的影像资料,并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

“不能有一丝放松,必须尽力做到最好来守住基层第一道战斗防线。”小罗是一名社区工作的“新鲜人”,尽管只来到文华社区两个月,她已经对社区充满了感情,在防疫工作需要人手时,她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表示,信息工作虽然是防疫工作这个大机器中的一个小齿轮,但只有每一个齿轮都顺畅转动,防疫工作才能顺利运转,我们的家园才能早点恢复健康。在基层无数个社区,都有第一手的防疫管理信息在流动,经过一个个工作人员的辛勤收集和核实,汇成庞大的信息池,成为了防疫工作的坚实基石。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卢晓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