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二实学校”)的高三学子正式“开学”。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各自坐到了家中的电脑前,通过移动云视讯、微信群等工具网络上课。早读、上课、自习、答疑,时间安排得清清楚楚、仔仔细细。
为了应对延迟开学,二实学校很早就制定了预案,提出了“把病毒挡在门外,把学堂开在线上,把损失降到最小”的要求。为筹备这次线上学堂,更是提前谋划,还专门成立了“线上学堂攻关”小组,确保延迟开学不耽误学生学习,延迟开学不降低教学质量。在选择在线教学合作伙伴时,经过了严格信息收集与筛选,考虑到整体团队的专业性,及目前教师不能来校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与移动云视讯合作,从与移动云视讯联系上到顺利开课,仅用了2天时间,效率非常高。
二实学校教学处主任李刚告诉记者,时值假期,线上授课面临很多挑战与困难,首先,老师们分散在各地,面临着复杂多样的上课环境,如在外地未携带电脑等设备、网络环境较差等;其次,老师们对在线授课比较陌生,操作经验较少;再次,老师们身处家中,在线教学专业硬件设备不足。为了解决大多数老师没有线上教学体验的难题,二实学校教学及技术部门对老师们进行了多次系统培训与实时在线答疑,确保老师们能顺利开课。培训内容涵盖了软件安装、上课工具使用、学员课中互动等各方面。在此过程中,部分高三把关老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年级偏大,以往很少接触线上教学,但经过技术人员的耐心指导,自己不断地尝试、学习、调整、改进后,非常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线上第一堂课”,学生反映良好。
针对老师们短期内缺乏手写板、平板、触控笔等专业在线教学硬件设备的难题,二实学校技术部门与移动云视讯集思广益,探索了现有条件下的最优解决方案:开课前,老师们事先把解题过程在白纸上写好,用手机拍下来,并在直播教学中分窗口呈现,左边为教学PPT,右边为手写的解题过程,方便同学们理解,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1日下午3时40分,记者进入二实学校的网络学堂平台,旁听了一节英语课。发现除了网络偶尔有卡顿外,整节课进行得比较顺畅,师生的热情很高,同学们与老师的互动比较热烈,问题的解答针对性和时效性都很强,凸显了网络教学在辅助学生学方面的优势,为二实学校打造“绿色学堂”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另外,部分老师(主要是班主任)还根据学校的要求利用今天线上第一节课的难得机会,把防控当教材,对学生适时进行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及生命教育,让学生重视疫情,尊重生命,关爱社会。
李刚也坦诚,由于是初试,推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技术终端的制约,部分学生未能及时上线听课;网络塞车造成的死机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课堂的容量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