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份咽拭子样本的检测之旅

​南方日报
2020-02-01 11:45
摘要

2分钟后,接到电话通知的检验科医生就来到发热门诊,用密封箱把样本运输袋转运到检验科的样本柜中暂时保存


1月30日起,广东启动对全省发热门诊重点人群的大排查,针对重点疫情地区来粤人员、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病例、50岁以上发热人群采样检测做到“一个不漏”。这项大排查覆盖了全省1243家发热门诊,将为我省的疫情研判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1月31日傍晚,南方日报记者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发热门诊,跟踪一份样本从取样到运输到完成检测的全过程。

取样|咽拭子样本被多层密封包装

为了迎战疫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将原有的发热门诊进行了改造升级。隔离区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是隔离间,也称污染区,是一间袖珍的隔离病房,高处的排气扇保持着空气流通,这里是取咽拭子的地方,进入必须要穿防护服。

非常时期,防护服是珍贵资源。发热门诊每天安排一位专门的医生来采集咽拭子,减少多人轮换造成的防护服损耗。

外层是进出通道,属于半污染区,2位身着连体防护服、从头武装到脚的“白衣人”在这里严阵以待。

下午5时,在郑州读大二的小伙王匀(化名)在妈妈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发热门诊。

20多天前,放了寒假的王匀从郑州坐高铁回广州,曾途经武汉。回到广州十余天后,他出现不适和低烧,担心自己有可能“中招”。

根据“大排查”的要求,发热门诊统一对患者开展咽拭子取样。在穿着层层防护服的护士引导下,王匀进入隔离间,坐在椅子上,头微微后仰,嘴巴张大。医生王婕妤用压舌棒固定住他的舌头,用像棉棒一样的拭子越过舌根,在咽部后壁上反复擦拭,收集粘膜细胞。

考虑到病人容易恶心干呕,这一步必须做得轻柔、快速。

提取到足够的细胞后,医生将拭子轻轻取出,小心避开舌头和牙齿,并迅速插回到采样装置中。

在护士的协助下,咽拭子样本被多层密封包装起来,放入印有“感染性物质”黄色警告标志的样本运输袋中。

2分钟后,接到电话通知的检验科医生就来到发热门诊,用密封箱把样本运输袋转运到检验科的样本柜中暂时保存。

该院感染科副教授、发热门诊和隔离观察区负责人闵筱辉说,其实发热门诊真正查出阳性的患者并不多,这几天来一个都没有。他判断,王匀并非疑似病例,“肺部CT没有肺炎迹象,也已经过了潜伏期。”

“放宽心,要对自己和医生有信心。”看到王匀还是很担心,护士长区正红温声叮嘱。闵筱辉告诉王匀,明天上午核酸检测结果就会出来。“如果呈阳性,我们会马上通知你;如果没接到通知,就可以在家安心休息。”他远远挥手目送王匀母子离开。

运输|专业冷链车低温运送标本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明确,发热门诊病例样本、湖北来粤人员排查样本由医疗卫生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检测。

记者获悉,在此次发热门诊重点人群“大排查”中,广州地区取样的咽拭子样本都统一送到第三方检测公司开展检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样本是送往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下称“金域医学”)。

下午,金域医学的冷链车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工作人员按A类标本的要求,将待检样本进行三层密封包装,运回位于广州生物岛的总部。

目前,金域医学已经与多个地市和部分医院签订协议,承接样本的冷链运输以及初步筛查。1月31日,从全省各地抵达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的样本达数千份。

金域医学医疗冷链物流人员将标本送往PCR实验室

金域医学冷链物流事业部、金域达物流总经理刘为敏介绍,该中心在广东有近100辆专业的冷链运输车和近300人的物流团队,在全省建立了多条物流干线和数个中转站,保障粤东粤西粤北的样本也能快速抵达广州的实验室。

检测|仪器24小时不停机

冷链车到达后,物流人员将密封箱运送到PCR实验室,通过传递柜交到全副武装的实验人员手中。

PCR实验室内,17台PCR扩增仪和相关配套仪器早已安置就绪,全速运转。身穿白色防护服“全副武装”的检验人员将以最快的速度,对这些样本进行核酸检验。

检验人员在实验室内工作

检测疑似患者样本的风险极高,必须在符合资质的实验室中进行检验。该实验室按照P2+实验室标准建设,并配备了一支专业的检验人员队伍。

该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按照以前的检验方法,一份样本的核酸检测,一般要花4—5个小时。从1月30日起,该实验室采用国家批准的新试剂和新检验方法,能把筛查速度提升至原来的5倍,每台仪器全速运转下每天可处理约1000个样本,整个中心日均可处理1万—1.2万个样本。

“我们安排检验人员三班倒工作,保证仪器24小时不停机。”金域医学感染性疾病学科负责人刘勇说。隔天早上,各家医院和患者就能收到检验中心反馈的结果。

编辑 刘思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