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深圳样本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
2021-06-22 08:53

都市圈建设既要有前瞻性的城市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等,又要有创新规划落实的机制保障,在体制机制上避免只能成‘饼’不能成‘圈’的问题出现。深圳应该在都市圈的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统一开放市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深圳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深圳市召开第七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作出全面战略部署,站位高远,体现了深圳自觉肩负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勇气魄力和责任担当。”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赵弘近日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深圳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希望深圳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深圳样本,赵弘认为,深圳发展得更好,这是全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深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的新贡献。

1

把创新资源更多引入实体经济,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目前我国面临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还是基础研究跟不上。深圳有能力、有条件、也有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切实担当起推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同时担任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的赵弘说,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深圳充分释放制度优势的最集中体现,是深圳应自觉肩负的国家重任。

“在这方面深圳也有优势。深圳近年来不仅GDP总量不断突破,还诞生了华为、中兴、大疆等一大批具有原创特质的企业群体。这些企业开辟了一种新的科技创新模式。”他分析认为,与北京相比,深圳没有那么多大学和科研机构,深圳的创新主要从产业创新开始,以企业为创新载体和创新主体。因此深圳的创新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面向市场需要创新,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效率高;二是面向技术、产业、实业创新,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难题;三是近年来在探索从“0到1”的原始创新方面有建树有成效。如此次深圳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提升创新引领力。”“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提升创新硬实力”等。

赵弘认为,深圳有条件,也有能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从全国看,深圳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很强。希望未来深圳继续发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优势,推进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以主阵地加快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努力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更多在深圳布局,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提升创新源动力。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存在‘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希望深圳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在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敢闯敢试,打破坚冰,率先走出一条新路。”他举例说,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仍延用几十年前的模式,没有体现智力报酬和创造者价值,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希望深圳在这方面率先探索,建立科研信用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激发创造活力,也为全国在这一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改革蹚出一条路子。

“与硅谷相比,当前我国的创新型企业更多的是把我国强大的市场需求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商业模式创新。”为此他建议,深圳具有完备的制造体系,应引导科研创新重点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解决硬科技创新问题和高端制造发展问题,把创新资源更多引入实体经济,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企业,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2

发展更高能级总部经济,争当新发展格局先行示范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作为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者,兼任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的赵弘建议,要把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作为“十四五”深圳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这对于深圳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有重要战略意义。希望深圳在国家新一轮总部经济发展中有新的担当和更大作为。

他认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日欧等国家加快制造业回归,以及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我国迫切需要实施“非对称”赶超战略,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因此,要充分发挥总部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竞争力、控制力和话语权。

“深圳具备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他建议,应围绕深圳功能定位,重点发展跨国界、区域性高能级总部经济,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如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型总部。

他同时建议深圳前瞻谋划总部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总部企业服务能力。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聚焦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引进培育一批高能级跨国总部资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做好承接。

3

加快都市圈建设,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路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坚持面向全省,加快深圳都市圈规划建设。这有利于深圳切实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近20年来一直研究和倡导都市圈战略价值的赵弘指出,要把都市圈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和大湾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希望深圳“十四五”时期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探索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增强深圳在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作用,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深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要以促进深圳和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方向。”他举例对比分析指出,根据对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研究,其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结构中占主导,轨道交通又在公共交通结构中占主导,约为75%至80%,相当于占整个区域出行的60%左右。同时一般来说,15公里半径以内核心区交通以地铁为主;15至30公里近郊区交通以快线铁路为主;30至70公里范围内的远郊区的卫星城、新城通勤则以大客量、高速化、一站式、便捷、低票价的市郊铁路为主;70公里以上城市间的交往以城际铁路为主。

他建议,深圳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市郊铁路建设要放在突出位置,作前瞻性布局。市郊铁路要一站到达,1小时通勤,对人才、资本等要素产生吸引力。要以此带动大中小城市的功能、产业、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聚、扩散。

“都市圈建设既要有前瞻性的城市空间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等,又要有创新规划落实的机制保障,在体制机制上避免只能成‘饼’不能成‘圈’的问题出现。”他认为,深圳应该在都市圈的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统一开放市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深圳经验。

(原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深圳样本——专访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赵弘》)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