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面
1、10月17日,央行逆回购操作量重新放大,14天逆回购在短暂暂停操作后亦重新露面,但因到期回笼量巨大,公开市场再现单日大额净回笼。市场人士指出,央行在公开市场来回开展双向操作,展现了当前货币政策的中性取向,鉴于本周到期逆回购仍不少,叠加MLF、国库现金定存等到期回笼影响,预计央行将适量加大对冲力度,继续维持资金面的基本平稳和适度宽松。
2、在经历“最强猪周期”的狂飙之后,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下跌,9月跌速进一步加快。不过,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在继续下降。业内人士指出,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降将传导到生猪环节,生猪供应量明年或将出现低点,届时猪价有望恢复高位。
3、“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中欧班列到2020年将实现年开行5000列左右,并力争在集装箱铁路国际联运总量中占比达到80%.”这是国家发改委17日印发的《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下称《规划》)拟定的目标。
4、国务院日前出台互金专项整治方案,距8月24日《网贷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不到2个月。网络借贷平台正逐渐回归信息中介、小额分散、服务实体以及普惠金融的本质。网贷成交增速整体放缓,大平台将“赢者通吃”。
5、前三季度,新设企业401万户,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46万户,明显高于2015年每天1.2万户。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于法昌在10月17日举行的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促进了市场主体活跃发展。”
6、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十三五”期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方案》重点推动非户籍人口在省会以下城市落户,部分地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可能加速,进而对一二线城市的地产调控所形成的抑制产生对冲。因此,此轮房价调控对于经济动能的削弱程度将十分有限。
二、中观面
1、近日,央企混改“6+1”试点浮出水面,国企改革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在企业去杠杆的政策背景下,国企改革更是搭乘政策“东风”,产业整合以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均在提速,标志性项目有望陆续出炉。
2、已登陆香港证券市场的银河证券和中原证券,近日出现在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一期IPO预披露名单当中,这意味着它们离回归A股市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分析人士指出,在扩充净资本及布局国际化业务的共同推动下,“A+H”或成中资券商标配。
3、曾经突飞猛进的基金子公司业务陷入迷茫,新规迟迟未落地,部分基金子公司已提前进入冬眠。三季度以来,基金子公司备案的产品数量逐月下滑,不少子公司更是完全停止了旗下业务备案工作。
三、微观面
1、金融扶贫新尝试,首个上市公司主导产业扶贫基金落户兰考。雏鹰农牧(002477)与合作方联合发起设立中证中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将投资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亟须精准扶贫的贫困县、片、区,聚焦于大农业、大旅游、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
编辑 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