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由中国医院协会急救(站)分会主办、深圳急救中心承办的“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暨急救科普大课堂公益培训”活动在深圳市急救中心举行,60个亲子家庭参与了当天的活动。活动上,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管理分会再次发起倡议,呼吁将每年1月20日设立国家急救日,并倡议加强我国城乡急救体系建设,加大培训普及的力度,提高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据了解,当天,全国60多个城市开展了同主题、同类型的倡议及公益培训活动。
人人急救,急救为人人
2019年11月27日,明星高以翔的猝死将民众对急救的关注度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我国,像高以翔一样因心源性心脏骤停导致猝死的患者还有很多。而目前在我国,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极低,能够抢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5%的抢救成功率。对于心脏骤停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倒地后的前4分钟,是抢救他们的黄金时间。若在10分钟内得不到救治,他们的生命被挽救回来的机会几乎为零。而往往心脏骤停发生时,极少有救护车能在患者倒地后4分钟内赶到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时的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发现有人因心脏骤停倒地,患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及路人“会不会救,敢不敢救”至关重要。
从2017年开始,深圳在机场、地铁站、火车站、体育馆等人流密集公众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同时大力向市民普及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2019年,共25171名深圳市民参加急救培训,参与培训人数较2018年同期增长一倍。截至目前,深圳已完成首期500台AED、二期1500台AED及三期2000台中部分AED的安装配置。这些AED自安装以来,已成功救治12名心脏骤停患者。
救人英雄:只要伸出援手就是最棒的
在活动现场,2019年以来参与救人行动的深圳地铁岗厦站胡玉莹、黄昔瑜、桃园站朱燕娜、五和站范逸楷、登良站陈欣、上水径站邹永明、石厦站段琛、深圳市体育中心工作人员王震宇、深圳市网羽中心工作人员班鼓、布吉荣熙足球公园救人球友钟飞焱等10位“救人英雄”代表,同60个亲子家庭分享自己的救人心得。2019年12月21日,在深圳网球中心成功救治75岁球友老李的网球中心班鼓说:“通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急救知识。如果自己身边的朋友、亲人、路人突然倒下,我们还能帮助他们。救人是很有意义的事。”他表示,以后要多鼓励身边的人学习急救知识。2019年6月18日晚,深圳地铁1号线岗厦站D出入口一名男性市民晕倒。岗厦站值班站长黄昔瑜立即对晕倒市民进行心肺复苏至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其他工作人员很快提供AED体外除颤器供120急救人员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当事人送医后康复。黄昔瑜说,自己当时什么都没有想,“深圳地铁已实现AED全覆盖,截至目前,深圳市急救中心一共给我们进行了超过400场培训,参加培训的深圳地铁员工超过3200名。有人倒地时,第一时间冲上去,是我们的职责。”这一次,并不是黄昔瑜第一次救人。2019年1月12日,她曾和同事救起过一名年仅12岁的小男孩。
参与家长:受益匪浅
活动参与者市民许女士带着7岁的孩子看完视频播放的救人故事与热心救人者的分享后说:“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到来,如果学会了急救,哪怕是很简单的急救方法,都可以帮助到别人,也可以救到自己的家人。今天的分享和培训,对孩子来说,可以终身受用。”
深圳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吴仍裕表示,举办此次活动,一是为响应全国120号召,倡议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加强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促进我国急救体系不断完善,急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二是通过亲子活动,希望市民更多了解120的工作,让市民更多参与急救,并且能老少接力,代代传承。他说:“从2018年10月1日开始,急救条例开始实施,市委市政府对急救知识普及也越来越重视,今年我们要培训更多的市民,由政府出钱,市民免费参与培训。希望通过宣传普及后,更多市民为急救出手出力。”
设置四个关卡,市民现场学急救
开幕式结束后,深圳急救中心特地为参与市民安排了内容丰富的“急救总动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急救放映室、探秘120、救护车总动员、急救体验课堂四块。 60个亲子家庭被分为4个组,各个组分别由工作人员带领,通过四个关卡,每个关卡完成后,通过盖章认定,获得深圳急救中心颁发的证书。
在急救放映室环节,60个亲子家庭观看了急救知识动漫片。培训导师现场讲解了徒手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急救知识,并手把手传授急救技能。之后,大家一起参观了120急救车、120调度室等。
“大家知道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这是做雾化的。”“其实是吸氧的。”在120急救车上,急救医护人员为孩子、家长介绍了救护车上常见的医疗用品。在深圳急救中心二楼,大小朋友认真地学习了胸外按压及 AED的使用。
深圳120去年抢救病患17万多人
据深圳急救中心介绍,2019年“120”受理电话812221次,比上年同期增加26.08%;接警量为761164次,同比增加25.76%;有效接警量为441841次,同比增长13.29%;骚扰电话数为11631次,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1.61%。2019年“120”共派车205290次,同比增长8.66%;空诊17986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97%;空诊率9.51%,较上年同期减少了0.60个百分点。抢救病人175396人,同比增长了8.90%。2019年,我市共发生3人以上(含3人)伤亡的大型事故999宗,较去年同期下降4.13%;120共为大型事故调度出车1482次,调度出车次数比去年同期增加0.34%。在大型事故中抢救3666人,同比减少3.25%。
2019年,深圳急救中心完成各类医疗保障任务共91次,现场处理及转运37827人次,包括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深圳赛区医疗保障、庆祝新中国70华诞大型焰火晚会医疗保障、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医疗保障、中国杯帆船赛、第21届高交会、重大医疗保障任务、2019深圳国际马拉松医疗保障等大型活动保障。中心承办及协助完成应急演练共计16次,包括2019大湾区联合医疗应急救援演练、2019年度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消防演练、气象灾害应急演练等。
为能更及时地抢救病人,解决因交通不便而产生的延迟救援,进一步完善我市医疗急救体系,2019年,深圳市急救中心大力推进深圳市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深圳市急救中心、深圳市航空急救网络医院、深圳市航空医疗救援机构共同参与的深圳市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并制定《深圳市航空医疗救援机构建设若干规定(试行)》,规范航空救援各项要求。
见习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