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第2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颁奖礼在釜山海云台电影殿堂举行,中国青年导演王学博和臧启武分别凭借《清水里的刀子》和《捐赠者》获得釜山电影节最高奖——“新浪潮”大奖。其中,《清水里的刀子》是王学博的处女作,而臧启武(又名臧溪川)曾是张艺谋多部电影的副导演。
《清水里》探讨生命的“洁净”
《清水里的刀子》由导演尔冬升、张猛、万玛才旦共同监制,改编自回族作家石舒清的同名小说,原作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电影讲述了中国宁夏西海固山村里一对回族穆斯林老人和儿子,因为当地祭祀传统要宰杀一头陪伴自己十几年的老牛进退两难,而老牛在被宰之前发现了清水里那把将要宰杀自己的刀子后三天不吃不喝——在清水和刀子的镜像中,“洁净”和“生死”的主题被突显。
电影《清水里的刀子》剧照
《清水里的刀子》获得第21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大奖。左一为演员杨生仓,中为导演王学博,右为演员杨生仓。l
影片用油画风格的镜头语言,赋予了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活的一家人,和他们身后山川草木的原有尊严。釜山电影节的颁奖词表示:“他们将简单却艰辛而充满仪式的一生同如影随行的死亡相连,刻画了一个悲伤而自由的诗样寓言。”
颁奖礼上,导演王学博对电影节评委表示感谢,因他认为这份荣誉是对回族穆斯林群体坚韧精神的赞扬;他还特别感谢了两位来自宁夏西海固两位同名同姓的回族演员杨生仓为电影贡献的出色表演。最后他表示:“作为亚洲的电影人,支持釜山电影节保持其独立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著名电影媒体《The Hollywood Reporter》评价:“来自中国西部的忧郁视角以及整组非职业演员带来的极具感情共鸣的表演,使得清水里的刀子成为一部让人难以置信的真挚影片,凄美地描述了老人和他的牛之间毋需言语的联结。”
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是导演王学博的处女作。在此之前,王学博一直以制片人的身份从事电影工作,曾担任万玛才旦导演作品《塔洛》和耿军导演作品《锤子镰刀都休息》的制片人,两部电影分别斩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短片奖。
除在釜山电影获得大奖之外,《清水里的刀子》也同时收到了温哥华国际电影节、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摩洛哥国际电影节等十多个电影节的邀请。10月22日,该片将在北京UCCA进行点映;10月31日,该片将作为深圳“举重若轻——艺术电影展映第十一季:虚与实”的开幕片率先与深圳观众见面。
《捐赠者》聚焦人性的善恶
另一部获奖作品《捐赠者》来自臧启武导演,由倪大红、奇道、张晗等人主演。臧启武于1996年考取上海戏剧学院导演干部专修班表演及戏剧导演专业,1998年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9年起入行工作。2005-2012年期间,他担任过张艺谋导演《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的第一副导演。
《捐赠者》剧照
《捐赠者》将镜头对准了大城市里的贫民区——在城市高架铁路边的破楼里,一名退休工老杨开了一家修摩托车的小铺子,儿子快要高考了,老婆经常骂他挣不来钱,他每天听着哐啷啷的火车声,想着如何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有一天老杨看到一个求肾救人的小广告,于是瞒着老婆和儿子卖肾得了30万,可这个肾最没配上,对方找到老杨要求用他儿子的肾,在老杨拒绝后又以100万高价和美国留学的机会来诱惑老杨的儿子进行买卖。
该片通过“卖肾”的故事展示了当下中国社会荒谬又现实的一面——穷人最大的不幸福感是没钱,为了钱可以舍弃健康;富人最大的贪求是生,为此他们最强有力的手段就是金钱;但不管穷人富人,人性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自私——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身边最重要的那个人,当矛盾不可调和时,人性恶的那一面就表现了出来。
编辑 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