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惠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开幕。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主持会议,市长刘吉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万字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13次提到深圳,报告提出,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建设国内一流城市。
刘吉在报告里提出,2020年惠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产业转型升级提速,R&D投入占比2.5%,工业投资增长25%以上;内外需求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进出口总额力争正增长;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0%脱贫;人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优良率达77.8%。
高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2020年惠州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包括推进世界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加快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建设、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在惠东新材料产业园落户,形成大亚湾石化区、惠东新材料产业园、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三足鼎立”,国企、外企、民企“三驾马车”同台竞技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记者看到,此次惠州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惠州本身,提到最多的城市就是深圳,多达13次(包括深惠、深莞、广深等组合地名,但不包括赣深高铁等项目名称,下同),比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4次)多了9次,同时还3次提到先行示范区。主要涉及与深圳的交通对接、港口合作、产业联动、创新互动、教育合作等。
报告提出,以打造全球著名能源科学实验基地为目标,依托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的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研究装置(HIAF)),谋划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支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报告提出,要改变传统的封闭环状交通结构,全面融入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大湾区发展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创造更大承载空间、提供更强支撑。其一大重要举措就是启动实施“丰”字交通主框架,着力构筑“三横一竖”交通轴线,以第一“横”对接广州(知识城),形成辐射粤东北地区的沿江交通轴线;以第二“横”对接东莞(松山湖)、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形成辐射河源、汕尾的中部交通轴线;第三“横”即对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辐射深汕特别合作区及粤东地区的东西交通轴线。“丰”字完成后,惠州到大湾区中心城市将实现一小时通勤。
与此同时,2020年,惠州拟加强港口资源统筹,完善“惠盐组合港”机制,强化深惠港口企业合作,提升港口建设运营水平,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加快推进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段建设,抓好赣深高铁惠州北站、仲恺站及配套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探索与深圳合作建设综合教育基地。争取平台型、生态型企业在惠州设立区域性总部,推动供应链管理龙头企业落户,联动深莞打造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报告同时提出,要紧紧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加快建设大湾区能源科技创新中心。努力成为大湾区能源产业创新策源地、全省知识创新重要一极。加快建设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开发省港大营救古驿道、高潭革命老区等红色文化资源,参与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