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得到吗?现行深圳教师的教龄津贴,从教满5-10年的每月5元,10-15年的每月7元,15-20年的每月10元,20-25年的每月15月,25-30年的每月20元,满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每月25元封顶。”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校长崔学鸿继去年提交“增加全市高中学位建设”的建议后,今年再次聚焦尊师重教,为教师发声。
崔学鸿介绍,现行教师教龄津贴是为了体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尊重,最初由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原劳动人事部联合颁布《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设立,1986年实施,每月3-10元不等。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师月均工资仅50元左右,算上其它各项补贴,一般不超过100元。当年这一标准约占教师平均工资10%左右,极大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岗位归属感,也相当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整体收入水平。我市现行的教师教龄津贴此前经过调整,略高于全国标准,为每月5-25元,然而时过境迁,教师的教龄津贴与深圳市教师的整体工资结构不相匹配,甚至形同虚设,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激励功能。
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同年,我市班主任津贴标准从每月500元提高到1500元。
崔学鸿建议,深圳教育要先行示范,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教师待遇亦应劳有厚得。应推动深圳教师教龄津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增长,适应深圳教师整体待遇水平,让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能在待遇上获得体现。可参照最初教龄津贴占教师工资约10%的比例,以全市教师月均工资的10%设定为从教15年的深圳教师教龄津贴基准,以从教年限为依据上下浮动,依序设定其他年限津贴标准。同时,参照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定期实施动态调整。
崔学鸿表示,教龄津贴的特殊性就是普惠性,只有普惠性的政策才有长久激励教师终身从教的作用。提高教龄津贴有助于让深圳在全国教育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取得先发优势,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激励一线教师专心教学,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下”,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贡献力量。
编辑 赵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