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关注生态文明,热议垃圾分类:从源头出发为垃圾分类减负

读特见习记者 戚金城 文/图
2020-01-08 21:02
摘要

2019年底,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2019年底,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在8日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会上,关于垃圾分类的话题热度依然不减。记者在分组讨论会上了解到,多数委员围绕垃圾分类的前端环节建言献策,提出从源头出发为垃圾分类减负的建议。

“尽管现在已经掀起了垃圾分类的新风尚,但要从根本上破解垃圾围城,还需从源头端减少垃圾生产。”市政协委员王琛告诉记者,如果能从源头控制垃圾,就不只是容易处理垃圾,还会让处理垃圾的各种成本转为生产和创造其他财富,甚至让人从垃圾分类中解放出来。

王琛表示,快递等包装垃圾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增量的主要来源,应引导企业、商家增加投入研发再生技术,实现最大化的生产端可循环利用。“深圳流动人口多,如果离开了深圳,剩下的床和沙发大部分都不要了,就变成了垃圾。”他认为,走出旧家具难处理的困境,还可以从住房方面考虑,让来深圳打拼的人真正“住下来”,继而从源头上减少废弃家具的产生。

“在我国很多商场,如果顾客需要使用塑料袋,加5毛钱就行。”王琛称,虽然“限塑令”实施多年,但给廉价的塑料袋付费在消费者面前变得无足轻重。他认为,这在源头上也制造了大量垃圾,应该加大塑料袋的收费,让人们在购买塑料袋时“犹豫一番”。此外,他还提到,去年底通过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条例》草案中旅馆业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客房一次性用品的规定值得关注。他表示,针对源头减量问题,还可以从更多方面对此加以落实,如持续加大力度推行无纸化办公。

“现在有的一盒药里面只装了一两粒药,外面包有铝箔纸,最后再包上纸质外壳,食品、礼品也有很多很复杂的包装。”市政协委员廖欣认为,食品、药品的过度包装甚至包装异常复杂,这从源头上增加了垃圾产量,增加了后面垃圾分类和处理的成本。此外,廖欣认为,深圳可探索开发密闭化、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容器和实行随袋征收按量计费的方式,以此倒逼源头减量。

见习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戚金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