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模式 为审批制度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读特记者 李明
2019-12-26 22:06
摘要

从相关统计信息分析,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后的全流程用时为42个工作日,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为1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为10个工作日、施工许可阶段为10个工作日、竣工验收阶段为11个工作日,成效比较明显

12月2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广东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有关情况。据悉,深圳市创新政府投资工程监管模式,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由传统的监督模式转变为“双随机一公开”的执法模式,免于进行施工图抽查和联合验收。为全省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示范和向导作用。

据介绍,广东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作为全国试点城市的优势,持续先行先试,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突破,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目前,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已基本压减一半,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基本建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初步按照“四个统一”的改革总体任务要求,完成了2019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改革成效位居全国前列,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据省发展改革部门统计,2019年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61亿元,增长11.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6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2位。

针对信息孤岛,信息共享难等问题,广东着力拆掉部门之间的“墙”,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在审批部门间开放共享。针对审批事项多、层级多、环节多等问题,综合采取“减、放、并、转、调、诺”六种手段,将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由106项精简至79项,印发了《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审批事项清单(试行)》,力求“清单之外无审批”。

全省各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一网通办”。

目前,我省21个地市均已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完成与省和国家系统的对接。通过“一张审批网”,覆盖所有审批部门、所有审批事项和审批全流程,实时共享审批数据,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今年以来,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已累计受理了一万多个建设工程项目,涉及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多种类别项目,涵盖工程项目审批的各阶段事项。

工程建设项目以往实行串联审批,前一审批事项是后一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有时甚至互为前置,企业需要多次跑、多头跑、反复跑,耗时长效率低。省住建厅作为改革牵头单位,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着力再造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限定时间完成审批。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在全国率先调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限额,并将施工许可证核发与工程监督手续合并办理,提升了工程施工许可办事效率;制定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联合验收的管理办法,对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专项验收实行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统一组织实施和限时完成,统一出具验收意见;进一步优化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有线广播电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接入服务,并将报装手续提前到开工前办理,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

省自然资源厅牵头推行区域评估,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办理,为项目开工建设节省了大量时间;优化规划方案联合评审流程,稳定工程建设方案,避免后续反复调整;牵头制定联合测绘制度,明确测量技术标准、测绘成果要求和操作流程,对竣工验收涉及的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测量和不动产测量等,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

从相关统计信息分析,我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后的全流程用时为42个工作日,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为1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为10个工作日、施工许可阶段为10个工作日、竣工验收阶段为11个工作日,成效比较明显。

针对审批服务窗口设置部门化、申报材料重复提交、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我省推动“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和“一套机制”加强审批协同。广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相关审查成果文件电子签章确认和网上下载打印。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积极推进“一张蓝图”改革。

在审批上做“减法”的同时,着力在监管上做了“加法”。广东推动运用“双随机一公开”和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强化审批后续监管。建立起以关键环节、关键事项、关键对象为监管重点,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