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全面发展
读特记者 闻坤
2019-12-26 08:43

一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以重大设施、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为抓手,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8396.97亿元,同比增长10.57%;全市专利申请186991件,增长13.1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科技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

前不久,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对2019年第8批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结果进行公示,254个项目通过验收,涉及关键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布局。自今年深圳推出科技计划管理改革22条举措,科技项目的资金管理更加灵活高效。

10月10日,创新福田·湾区引擎——福田区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专业园区集中开园活动在主会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举行。 读特记者 何龙 摄

今年7月,深圳以市政府一号文推出深圳科改“22条”,建立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一类科研资金、五大专项、二十四个类别”科技计划体系。

“‘22条’是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重大部署上的率先落实。”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圳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以改革激发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

深圳高交会为中外高新技术企业搭建起了高新技术展示交流的平台。 读特记者 邱海彬 摄

深圳科改“22条”建立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该负责人介绍,从项目选题、指南征集、评审、立项到验收、绩效评估全过程管理,不同环节分由不同处室实施,做到权力制衡,每个环节均制定管理规范。项目选题与指南方面,聚焦政府主动布局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建立全球遴选征集渠道;项目评审与立项方面,邀请国际顶尖专家,实施“主审制”;项目实施与绩效评价方面,强化创新主体自主权,探索符合科研规律的项目中长期评价机制。

“此次改革在‘三评’上率先突围。”该负责人表示,对技术攻关等重点项目力求找对的人评审;对机构评估,实施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建立灵活的“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绩效评估、稳定支持”机制;对人才评价,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

深圳科改“22条”建立了诚信异常名录,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伦理道德的,实行终身追究、联合惩戒,不得承担政府支持的所有项目。

“近年来,深圳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政策供给,前瞻性地出台创新政策,搭建起‘雨林式’政策体系,推动改革创新形成新突破。”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原始创新短板,规划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近年来,深圳聚焦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短板,不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平台前瞻布局力度,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

前不久,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建设工程方案及建筑专业初步设计面向国际公开招标,成立一年多的实验室建设步入快车道。根据规划,一期工程用地19.9万平方米,到2030年迈入国家实验室行列,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实验室。园区的建设将完善鹏城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夯实创建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基础,也是深圳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体现。

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表示,鹏城实验室是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部署。

对标国家实验室而建设的鹏城实验室,近两个月动作频频——启动首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举办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高峰论坛;开通“大湾区未来网络试验与应用环境”项目首批节点;与华为共同发布鹏城云脑Ⅱ基本型;发布自主研制TSN技术平台……在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这个实验室不断取得突破,不断加快产业布局。

今年8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深圳将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三位一体’为重点,联合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光明科学城正围绕新一代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等3大领域,集中建设世界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全球一流的交叉性研究平台。

今年5月,被称为“DNA修复之父”的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林达尔实验室在深圳光明区启动。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实验室将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并开展DNA修复相关课题,培养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后备人才。随着更多的世界顶尖科研团队和机构落地光明区,光明科学城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大步前进。

“国家科学中心将争取国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有专家表示,集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研究型大学以及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重点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重大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是深圳科技创新升级的核心“引擎”。

目前,深圳正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节点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1+N”项目集中开工;光明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启动区等片区7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完毕;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上升为科技部、广东省和深圳市共建战略,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等5家高水平实验室落地。

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深圳加快布局重大创新载体。实行章程管理,落实法人自主权,创新科研机构管理方式,鼓励科研机构制度创新,加速推进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建设等省实验室建设,新获批筹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深圳)广东省实验室、岭南农业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载体。累计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6家,各类创新载体总量突破2260家。

创新能级增强,国高企业有望突破17000家

今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深圳创新企业携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参与到这次的盛典——新一代超材料应用到尖端装备;首次VR+8K全景直播阅兵;100英寸电视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步播放。深圳元素成为一大看点。

今年10月,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一款高性能电磁材料“白起”。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介绍,该系列电磁材料具有性能优良、损耗低、可定制等特点,应用该系列材料的航空装备的机载共形天线增益性能提升了近30%,产品尺寸缩减了40%,通信覆盖范围扩大了50%。

作为超材料行业引领者,光启技术在航空、海洋、警用装备等领域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入。目前,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达5499件,授权专利总量3283件,其中,超材料授权专利1961件,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了超材料底层技术专利覆盖。

今年11月,云天励飞发布全球首款5AIoT芯片,能够在智能安防、新商业、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仓储、智能家居、机器人、智能超算等多个行业及领域应用。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内,声希科技团队正在调试“AI+大数据教学课堂”项目,该项目运用AI语音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打造完整学习闭环。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介绍,这是一颗自主可控的“中国芯”。他们用3年的时间研制出这款芯片,它具备高灵活、高能效、低能耗等优势,未来可应对5G和万物互联的时代。

如光启、云天励飞,一批又一批深圳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海思的“麒麟”应用处理器芯片性能与高通“骁龙”相当,处于国际并跑地位;汇顶科技指纹识别芯片在全球处于领跑地位,自主研发的活体指纹识别芯片为移动支付提供安全保障;微芯生物历时12年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西达本胺,作为一种抗肿瘤口服药物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的空白;迈瑞医疗以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医疗器械攻下严苛的欧美市场,提升中国制造美誉度。

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全市专利申请186991件,增长13.16%,发明专利申请59879件,增长19.25%;专利授权121647件,同比增长16.05%,发明专利授权19698件,增长20.9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继续保持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前列。

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深圳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取得不俗的成绩。今年以来,深圳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行动。实施企业研究开发后补助,立项资助11441家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预计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今年有望突破17000家。

打造人才高地,创新人才服务走出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深圳40年来的发展得益于人才,未来40年或更长的时间要持续发展,依然要靠人才。”市科技创新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希望他们在引领式创新上发挥作用。

2013年1月,深圳留学生创业大厦的一个160平方米办公室里,奥比中光正式扬帆起航。海归博士黄源浩团队专注3D传感摄像头和核心芯片研发,使得奥比中光成为继微软、苹果、英特尔之后,全球第4家也是亚洲首家可以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的企业。

2001年,鲁先平博士回国在深圳创办微芯生物,专注全球原创药的研发,并于2015年上市销售国内首个原创药西达本胺,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因填补我国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的空白,鲁先平荣获“中国创新药物突出成就奖”。微芯生物也成为科创板首家创新药企业,市值为240多亿,市盈率目前高达600多倍。

此外,还有李屹、刘若鹏、刘自鸿、汪之涵等一批海归人才,他们在深圳扎根创业,建立起一个个全新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为深圳创新驱动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使深圳创新创业生态链得到优化。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深圳积极出台招才引智的政策和措施,推进创新人才政策系统性优化重构,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截至今年4月,全市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近1.3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548万人,创新人才服务走出新路径。

优化创新生态,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这里有完善的产业配套,良好的创新生态,还有一群年轻的创客。”HAX硬件投资加速器合伙人盖里·温瑟说,深圳是一个非常适合创业的地方,尤其是智能硬件创业,在欧美需要一个月时间做出来一台原型机,在深圳只需要一周,这在世界其它地方都做不到,深圳有着独特的魅力。

显扬科技有限公司丁克说,深圳拥有大量的工程人才与完善的产业链,无论研发还是生产,效率非常高。这里为包括香港、澳门的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完备的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在入驻深港合作区一年时间内,显扬科技已经获得2000万元融资及8000万元意向融资。目前公司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在深圳、佛山、香港均设有研发中心与应用中心。

近年来,深圳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积极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离不开建设孵化育成体系。深圳加快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实施创新券支持项目,推动众创集聚区建设。累计支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193家、众创空间29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4家。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血液。深圳优化科技金融支持项目,突出资助重点,优化申请流程,整合设立贷款贴息贴保项目,扩大合作银行数量,从原来的2家扩充到8至10家,着力解决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9年,全市下达银政企合作贴息项目132个,贴息支持资金3036万元。

科技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截至11月底,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共7419项,合同数量同比增长7.118%;合同成交额568.36亿元,同比增长43.60%。

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离不开积极搭建各类创新交流平台。近年来,深圳成功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IT领袖峰会、石墨烯高峰论坛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多维度展示深圳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