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程院院士眼中的“绿慧深圳”

记者 孙锦
2016-10-12 05:25
摘要

以“绿色智慧”唤起人们应对气候变化最佳实践,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深圳建科院共建的 “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今日正式启幕动工

以“绿色智慧”唤起人们应对气候变化最佳实践,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深圳建科院共建的 “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12日正式启幕动工,由此成为在“国际低碳城”内落地的首个国际合作项目。10月11日,读特记者与该实验室副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拉梅什教授展开深入对话,在他眼中,深圳最适合低碳技术创新的一块美丽的实验场,政府政策与市民意识将催生更多现实版的“零净能源社区”。

293900421428442329

深圳建科院(IBR)与LBNL在纽约签署新的合作备忘录。

选择深圳的理由脱口而出

“深圳是中国的‘硅谷’,也是最适合技术创新的一块美丽的实验场,愿意承担风险且充满了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谈及选择深圳市建科院作为合作伙伴的理由,拉梅什的这段描述几乎是脱口而出,而深圳政府和市民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让他倍感兴奋。

“如今世界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和建立更加节能的生态系统!” 共同的愿景与关注让双方发起成立了面向全球推进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等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全球伙伴联盟,并在深圳成立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作为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机制下的中方示范项目。

341649796169257077

拉梅什教授在“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模型前参观。

以“绿色智慧”应对高碳化“城市病”

“加州的绿色产业之所以走在全美前列,政府政策所提供的强大支持可谓功不可没,”在拉梅什眼中,深圳对于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系列富有“绿色智慧”的节能政策与加州极为相似。

对于在深圳新成立的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拉梅什的愿景是:低碳社区标准制定的引领者,从社区规划到引导消费、从技术创新到生产制造,都将以“绿色智慧”治理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高碳化“城市病”,从而形成“零净能源社区”(zero net energy community),从现场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系统产生的能量与社区运行所消耗的能量相抵为零,以一年为结算周期,是目前全球最新的低碳社区概念。

低碳社区的市民“参与感”

有愿景,更要有执行力。拉梅什认为,在深圳将“低碳”理念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是因地制宜,让市民体会到甜头。

拉梅什告诉记者,他所在的旧金山湾区地带与深圳气候极为相似,夏季白天非常热,但晚上由于风向的原因,又变得非常凉爽,在建造房屋时,可以鼓励设计人员多建西南向的房屋,晚上凉爽空气易进入,通过建筑设计和消费习惯的改善减少每户家庭对电能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此外,还可以建立能源社区,政府和居民共同投资建设大型的公共太阳能农场,储备一定数量的太阳能,居民可以选择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能源。

“美国城市尤其是社区的规划非常注重公众参与,在深圳,这一点将得以充分诠释,”拉梅什介绍说,“项目从策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开放,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参与,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帮助和鼓励他们按照低碳和模块化的方式进行逐步改造,让居民根据喜好定制模块,自由组合,形成一个共享共融的生活工作社区。”

728943100224726598

读特新闻+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LBNL),美国最杰出的国家实验室之一,位于旧金山湾区东北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山。LBNL隶属美国能源部,具体由加州大学负责运行;其前身是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而后为了纪念伯克利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Ernest O. Lawrence, 1939年物理诺贝尔奖得主)而更名为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的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等基础科学,还包括能源效率、回旋加速器、先进材料等,在材料研究方面主要是纳米材料、磁性材料等。

截至2015年,与LBNL相关的13个科学家及组织获得诺贝尔奖、70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13 位科学家获得了科研领域国家最高终身成就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8位工程师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位科学家被选入医学研究所等。此外,LBNL培养了数千名大学理科和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推动着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技术革新。

美国工程院院士拉梅什教授于1987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拉梅什出任美国能源部Sunshot新能源计划的主任。2013年6月,他加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任主管科学技术的副主任。2014年,他被任命为伯克利实验室副主任,主管能源技术,负责能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成果转化。

深圳建科院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合作渊源

2011年起,深圳建科院(IBR)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开展了建筑节能方面的两期科研合作,建立了联合建筑能耗研究中心。拉梅什副主任2016年2月来访后,双方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和更多领域。主要合作计划包括: IBR参与LBNL牵头发起的全球伙伴联盟(GPA,Global Partnership Alliance),并由IBR作为GPA中国唯一联合主席单位。GPA由LBNL牵头与欧美一流企业共同筹备发起,目标是面向全球,推进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最新进展是即将创设的欧盟能效基金也将支持GPA;继续推进双方在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根据中美两国政府协议设立)机制下的第二期合作;将“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简称“中美中心”)作为CERC的中方示范项目;以中美中心项目为工程平台,开展建筑能效、可再生能源、建筑运营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及技术合作;LBNL支持IBR在伯克利或加州联合建设CERC美方示范项目。

2016年5月13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在纽约市主办的“中国(广东)—美国(纽约)经贸合作交流会”上,深圳建科院(IBR)与LBNL签署新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建筑能源效率、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若干具体合作,包括深圳建科院参与LBNL的全球伙伴联盟(GPA)并作为“GPA中国”的中方联合主席单位,在中美两国政府签署的能源领域框架合作计划下开展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建筑节能(CERC-BEE)项目,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展多项科研项目等。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