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创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实现“五个率先”

读特记者 张连城 通讯员蔡守峰 萧优平
2019-12-22 18:53
摘要

大幅提升了新区分类工作质量,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12月22日,记者在大鹏新区获悉,《大鹏新区创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2019-2022年)》实施近两个月的时间,先后实现了“五个率先”,同时,大幅提升了新区分类工作质量,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垃圾分类“全覆盖”争当模范

三类场所率先落实指标考核

据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人介绍,两个月来,新区围绕方案提出的“全覆盖”目标,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等7项措施,推动机关、学校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走在前头;同时,抓住“城中村”这个薄弱环节,补齐短板;通过前头引领、后头追赶,带动住宅区、餐饮场所、景区景点等公共区域以实现全面覆盖。

据介绍,截至2019年11月,率先做到考核指标三类场所全覆盖,率先全面实现新区28个有物业管理小区,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及楼层撤桶工作、单位和学校幼儿园垃圾分类全覆盖。与此同时,结合新区实际情况,在考核指标三类场所基础上,主动提前将垃圾分类工作覆盖到城中村、医院、公园、市政道路、文化体育场所、农贸市场和景区等7类区域,推广垃圾分类全覆盖。

作为垃圾分类全覆盖的重点和难点,新区在108个城中村全面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据该负责人介绍,新区投资1500万元,全面升级“城中村”垃圾分类现有设施,统一配备厨余桶及洗手池,并在25个垃圾分类示范“城中村”建设高标准投放点,按“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要求配置督导员,有效实现垃圾源头分类,垃圾分类回收效果大幅提升。

源头分类“全要素”争做精品

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覆盖率100%

新区启动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建设后,围绕做全分类要素、做好特色要素、做精专业要素,全面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全要素”推广工作,坚持“复杂的交给政府、简单的留给市民”,实行“大分流+细分类”。

——做全分类要素。不断完善分类体系,提升分类成效,已做到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分流分类体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覆盖率达到100%,并按“大分流、细分类”原则,有效减少其他垃圾产生量。据统计,在新区人口整体呈增长的背景下,2019年1-11月,新区其他垃圾产生量与2018年同期的69303.86吨相比,下降到65347.12吨,减量5.7%。

——做好特色要素。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启动当天,新区向全体餐饮企业发起“光盘行动”倡议,得到广大餐饮企业的响应。11月8日上午新区在大鹏较场尾景区举行“给身体减负,让环境减负”2019年大鹏新区光盘行动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启动+宣传”的方式,同步在各景区、餐厅、机关食堂开展行动,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推行“光盘行动”,推广文明用餐,有效源头减量。新区共有上百家酒楼、餐厅加入“光盘行动”行列。

——做精专业要素。从2017年起,新区开始探索园林绿化垃圾的“废物利用”,并建立了园林绿化垃圾的收集处理中心。新区主动作为,以高度专业化的精神,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探索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8月31日召开了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学术研讨会,在新区实践基础上,对绿化垃圾的生物质炭化、园林有机覆盖物、园林有机肥等技术进行探索研究,深入践行绿化垃圾全要素末端处理,规范完善了绿化垃圾的处理和产品应用。

分类过程“全链条”争创亮点

源头中端末端实现无缝对接

“源头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理是垃圾分类过程实现‘全链条’的三个重要节点。”据该负责人介绍,节点的封闭作业和节点之间的无缝对接将大幅提升新区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品质。为此,新区在九大分流分类体系基础上,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创新源头收集模式,探索再生资源回收“定时定点定人定车”模式。2019年,新区已在葵涌办事处8个社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定时定点定人定车”模式活动,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并及时总结经验。

“中端实现封闭运输是防止垃圾二次污染,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量的关键。”该负责人表示,新区借鉴世界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在中端分类运输环节推进“真空负压管道式垃圾收集系统”建设。目前,正在加快建设坝光国际生物谷人才公寓“真空负压管道式垃圾收集系统”,以实现垃圾分类投放“闭环”运输的目标。该系统目前覆盖706户人才公寓及坝光展示厅,预计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实现生活垃圾自动化封闭收集。

“以现代化园区产业模式处理分类垃圾,是新区创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的又一重大举措。”为此,新区在末端处理环节,高质量推进生态环境园建设。该负责人表示,根据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加快推进集中式分类处理园要求,新区在2019年9月,建成过渡园区集中暂存处理废旧家具、绿化垃圾、果蔬垃圾、有害垃圾、玻金塑纸等分类垃圾。同时,推进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的垃圾分类生态环境园建设工作,全量处理新区产生的分类生活垃圾,预计2021年底前建成。

垃圾分类“全参与”争为楷模

党员模范带头全民广泛参与

“大鹏新区全体居民既是垃圾分类的受益者,也是垃圾分类最广泛的执行者。”据该负责人介绍,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已经建立起“党员模范带头,全民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在创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工作中,新区以“立足垃圾分类岗位建功,争做分类减量党员先锋”等为主题,组织各单位、办事处、社区党员,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12次;在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主流媒体刊载多篇创建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专题报道;同时,以党员为先锋组织带领新区广大志愿者走进学校、社区、“城中村”、景区、餐厅等宣传、监督垃圾分类执行;各社区党员义工和居民志愿者身穿红马甲,积极开展定时定点督导工作,每天晚上轮流到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督导垃圾分类投放。宣传督导覆盖新区人口近15万,市民分类知晓率超80%。

垃圾分类体验馆建设,是新区构建宣传推广垃圾分类长效机制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位于新区生命科学产业园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体验馆新馆,装修主体施工已完工,进度在全市靠前,争取2019年年底建成并开展试运营。体验馆面积1500平方米,内设序厅、意识唤醒、垃圾之殇、源头减量、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合影墙、游戏互动、知识竞答、休息休闲、微课堂等10个片区。体验馆启用后,新区将定期组织社区居民、中小学生、企业员工、机关干部参观体验,深入普及垃圾分类的各项知识,让全体大鹏新区干部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践行垃圾分类,共同努力将大鹏新区建成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区。

见习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张连城 通讯员蔡守峰 萧优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