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合作区首次参与深圳全球招商推介 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又将落地重量级项目
深汕视点
2019-12-20 09:33

摘要

12月18日,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行。大会以“新起点,新高度——产业引领,共享机遇”为主题,向海内外优秀企业推介深圳营商环境、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及相关政策,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出席大会。

12月18日,2019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举行。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5600亿元。读特记者 何龙 摄

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简称“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第“10+1”区首次参与深圳全球推介。受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委托,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与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华南分院院长王三义分别代表区管委会与广东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广东赛迪研究院”)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能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携手打造深汕合作区智能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产业高地。

根据双方签订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广东赛迪研究院将在深汕合作区成立项目公司,并投资建设深汕合作区国际智能工业技术创新港,重点建设申报国家级机器人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集中导入一批智能机器人与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龙头企业。

广东赛迪研究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旗下在广东的分支机构。依托赛迪集团的产业研究专业力量、科技创新资源和国家级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级行业协会及产业联盟等载体,该研究院专注于政府产业研究及咨询服务业务和产业空间集聚业务。

据了解,11月5日,深圳市首次集中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并面向全球招商,其中5平方公里位于深汕合作区,产业用地面积在深圳市各区中位居前列,主要分布在鹅埠、鲘门及小漠片区,产业发展方向以临港产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经济为主。其中,最大的一处产业用地位于小漠片区,约269公顷,产业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临港产业。鹅埠片区地块产业用地面积约50公顷,产业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鲘门片区地块产业用地面积约238公顷,产业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产业。

按照深汕合作区产业空间布局,广东赛迪研究院投资建设的深汕合作区国际智能工业技术创新港将落地到深汕合作区东部组团的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深汕湾机器人小镇。据悉,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已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引进华睿丰盛、科卫、三宝、天鹰智能、控汇智能、普盛旺、合发等7家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创新基地等2个加速器,储备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十多家优质企业。此次,双方签订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足见深汕合作区国际智能工业技术创新港项目“含金量”之重,也意味着深汕合作区在打造全国最大机器人小镇的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作为深圳东进战略的尖兵,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心无旁骛地发展实体经济,努力打造产业高地,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科技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强化沿海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协同发展,打造全省产业发展主战场。省委书记李希指示,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深汕合作区建设各项工作,把深汕合作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滨海新区、产业新城,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创新典范。省长马兴瑞多次调研深汕合作区,大力推动深汕合作区体制创新、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寄望深汕合作区坚持产业带动,打好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仗,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承载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市长陈如桂要求,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切实把深汕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产耀东表示,深汕合作区始终牢记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当前正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实干再造新城”为发展理念,以“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为发展思路,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为发展模式,坚定不移聚焦产业聚焦实体经济,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力量。


编辑 秦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