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以陶瓷进行艺术实验!去OCAT深圳馆看“1342ºC——刘建华作品”展
读特记者 尹春芳
2019-12-08 14:55

12月7日,艺术家刘建华最新个展“1342ºC——刘建华作品”在OCAT深圳馆开幕。此次展览由OCAT深圳馆主办,栾倩、毕大松任总监,冯博一、王景为策展人。此次展览也是OCAT深圳馆跨2019与2020两年的“艺术家个案研究”项目,也是OCAT即将迈入15周年推出的一系列展览和活动中的首个项目。

展厅现场

刘建华,1962年出生于中国江西,1989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1989年至2004年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4年起至今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现生活工作于中国上海。

艺术家刘建华

刘建华以综合材料为主要媒介,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刘建华的陶瓷和综合材料作品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首次展出,刘建华将日常用品复制成外表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的神秘物体。从2008年开始,刘建华通过作品《无题》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语言体系。

展出作品《落叶》

本次个展以“1342℃”为主题,它是烧制陶瓷时相对的最高窑温,展览作品均以“陶瓷”为创作媒介。而陶瓷材质和窑变的不确定特点,恰好可以比附刘建华多年利用陶瓷进行不断艺术实验的“熔点”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他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一个视觉“燃点”的活跃程度,包括从陶瓷烧制的技术手段、方法到作品的具体形态,从媒材利用到视觉语言实验,从展览空间到陈列方式等等。由此构成了刘建华这次个展在探寻传统与当代、物质与视觉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内在

逻辑和多维呈现。

展出作品《雾凇》

此次共展出十一件/组作品(其中三件/组为专门创作),集中呈现了刘建华近年来的艺术实践,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把对自然、生活的态度和感受沉淀为“物品”的底色,从而去发现、思考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处境,以一种根植于自然、日常之中的艺术,真实且抽象地表现出现实状态下的内心世界。并与此次展场的空间特定性质相结合,打造和提纯了作品与空间在细节及整体上的相互并存、融洽。

呈现在展厅A的作品,无论是《白纸》《绳子》选取日常物件作为意象,还是《落叶》《沙》以自然物为意象,抑或《迹象》《线条》用线条形式勾勒的常见印记,又或者是《2012年末》借鉴中国园林窗格的冰裂纹造型,多是来自身边事、小细节。这种“熟悉”经过重新整合,借用空间变形、光影描画、细节夸张和静动结合等艺术思维,升华为一种“陌生”,营造的意旨抽象深刻,产生的联想变换复杂。对物的复制过程,使作品产生出原本与摹本转换后的质感差异,一方面人工之物和自然之物距离感消失,另一方面艺术与现实在“互为塑造”中也不断重置着彼此之间复杂的想象关系。

导览现场

单独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在展厅B的一组作品《遗弃》,则是模拟了一个废弃的瓷垃圾场,这起源于中国瓷都江西景德镇从古至今还保留的一种非常随意的习惯,即把烧坏了的“瓷形”打碎,并遗弃在各种场所包括河边、街道、作坊门口、炉窑外、垃圾场等等。它使观者在如同废墟的现场,在自然的真实与非具体的界限间离当中,在经济和消费主导的时代,寻求人与物的新诠释,体悟意义或价值的产生和获得。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的冯博一在评论刘建华的作品时表示,“如果从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考察刘建华创作的形态转向,这既是他对以往创作直接投射‘现实’的可能性反思,并导致了他对艺术表现题材的复杂性再认识,具有艺术与现实复杂想象关系的重置;同时,也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具体性,致使一种自然的物质和日常生活的特色开始呈现出来。”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0年4月7日。

【读特新闻+】

“1342ºC——刘建华作品”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8日-2020年4月7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展厅A、展厅B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F2栋

主办:OCAT深圳馆

展览总监:栾倩、毕大松

策展人:冯博一、王景

支持: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看展|以陶瓷进行艺术实验!去OCAT深圳馆看“1342ºC——刘建华作品”展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