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放大招!园岭街道“四个三”机制解码垃圾分类困境
读特记者 彭军 通讯员 曹保成 周立飞 文/图
2019-12-04 17:04

园岭街道发动义工志愿者广泛宣传垃圾分类。

按照福田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2018年以来,园岭街道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加码自选动作,创新“四个三”工作法,探索建立了以居民为中心,街道、社区、小区、业委会、物管单位、公益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垃圾分类处置新模式,打造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全区率先建立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全区率先建立智能投放模式、厨余垃圾达标小区比例最大、厨余收运体系建立最快的“两个率先、两个最”工作目标。截至11月底,辖区40个生活小区全部实现楼层撤桶100%、分类督导100%和厨余收运100%。所辖长城社区11个小区一次性通过深圳市垃圾分类中心住宅区垃圾分类3.0模式创建工作验收。

一、创新三项机制,高位推动

(一)脱虚向实,落实党政领导负责机制。老大难问题“老大”解决,面对垃圾分类的艰巨任务,园岭街道将党工委书记、各部门负责人、社区党委书记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构建了“1+1+1+N”责任机制,即实现辖区155个固定投放点位均由1名挂点处级干部、1名挂点部门负责人、1名社区党委书记和N名在职党员或志愿者督导员负责引导投放,并将垃圾分类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考核任务清单,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上下同欲,构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效破局,园岭街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街道各部门及“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加的联席协调联动机制。领导小组坚持每日到社区督导垃圾分类工作,上午对社区各个点位进行逐一对标检查,汇总形成每日问题清单,交付各社区和相关科室挂图作战、每天销号整改,下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实效,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三)并肩作战,打造多元协同共治机制。依托“居民议事会”平台,探索建立了“垃圾分类联络员”制度,将小区业委会、物业管理单位、社会公益组织、义工志愿者、居民意见领袖等纳入其中,协助社区党委收集民情民意、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和志愿引导督导服务,形成多元参与垃圾分类工作新格局。长城一花园的退休老党员郭红,第一个报名参加垃圾分类督导工作,并带动家人和朋友共同参与;长城一花园业委会副主任成淑娟,放弃了自己平时的娱乐休息时间,身先示范,连续7天每天晚上7-9点主动定点参与垃圾分类督导,在街坊邻里中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上林社区八卦岭宿舍区邀你参加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

二、建成三个体系,多维推广

(一)分类宣传体系。早在2018年底,园岭街道即在辖区开展了垃圾分类的初步宣传。2019年11月1日,街道举行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启动仪式,现场聘请网格员、居民代表、社区志愿者等100人组成垃圾分类专职宣传员队伍,并与10家NGO环保组织联动,通过微信、网络,社区公园、商业广场等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累计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500场、发放资料近15万份、张贴各类广告标语300多条,居民知晓率达到98%。

(二)督导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辖区学校学生多、退休老人多的优势,联合实验学校等发布义工招募信息,招募社区的党员、老年人协会的志愿者,开展20多场分类督导培训班,集中培训合格督导员300名,共处置各类问题36宗,有效提升了督导质量,扩大了垃圾分类的居民参与度。“我们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非常尽责,专业也到位,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正确分类。现在家里多备了几个垃圾桶,每天分好后再定时定点拿到投放点。”园东花园居民陈阿姨说。

(三)自我收运体系。针对因相关转运设施和硬件不完善、清运公司无法及时有效清运厨余垃圾的情况,园岭街道主动作为,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了自我收运体系。依托第三方专业清运公司,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标志,配备标志清晰的分类收集容器,更新满足垃圾分类清运需求、密封性好、标志明显、节能环保的专用收运车辆,自行完成40个小区厨余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统一处理”服务,切实确保厨余垃圾不过夜、无积存,因转运及时,社区居民非常满意。目前街道40个小区每天可快速收集转运厨余垃圾160桶10余吨。

街道机关科室与上林社区工作站人员整装待发督导垃圾分类。

三、划分三个阶段,纵深推进

在前期精准摸排辖区基础设施状况、居住人口数量、生活垃圾日均产量等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精准设计路线图,由点到面,逐步纵深推进。

(一)试点突破。11月8日,园岭街道以“党委领动、支部联动、党员带动”的方式,率先在长城社区试点开展楼层全面撤桶,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和宣传。长城社区党委20多名党员干部坚持“白加黑”“五加二”连轴转,通过走院入栋、走楼入户,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活动,发放宣传折页近5万份,实现居民、商户、企业全覆盖,社区近4万居民,垃圾分类支持率达80%以上,仅用3天即完成28栋居民楼宇的楼层撤桶和32处分类投放定点。

(二)整体推进。在长城社区试点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园岭街道以时间节点为轴,正排工作流程,倒排完成期限,将余下33个生活小区的垃圾分类纳入统筹考虑,制定了整体推进计划。首先是完成分类投放点的地面硬化、水电接驳等基础设施建设,让分类工作落地扎根;其次是配齐有害垃圾、玻金塑纸、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5大类垃圾桶,进行垃圾分类督导员培训,配备督导证、明白卡、登记本等物品,为垃圾分类运行奠定组织基础;再次是进行大规模集中宣传,利用现场摆点、商户宣讲、线上推送等方式,让垃圾分类宣传家喻户晓。

(三)重点攻坚。园岭新村和八卦岭宿舍区均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环卫基础设施老化破损严重,垃圾投放点位规划不合理,1.3万户约4万人居民中租住人员占比在70%以上,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相对薄弱,是最难啃的两块“硬骨头”。园岭街道因地制宜,谋定后动,举全街道之力打赢重点攻坚战。一是物质准备。提前准备分类桶65套,宣传资料5万份,义工服、手套、夹子、手电、喇叭等物品按需配齐。二是人员准备。街道班子成员、各部门和工作站、管理处,以及辖区义工和居民全员上岗,根据点位需要进行排班互助,确保每个点位有3名以上工作人员现场引导分类。三是宣传准备。发动园岭小学、园岭实验学校、园岭外国语学校学生和老年协会等义工志愿者,逐楼逐户发放宣传资料,面对面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分类方法。11月30日,园岭新村和八卦岭宿舍区顺利实现全面撤桶。

鹏盛社区工作站人员与热心居民一起参与垃圾分类。

四、形成三种模式,规范推行

(一)“本地示范”模式。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行初期,承担试点的长城社区投放了多个大型垃圾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居民反映垃圾桶过高、摆放不稳且投放口上盖过重,老人和孩子用尽力气才能勉强将桶盖开启。基于此,园岭街道发扬工匠精神,在充分征询业委会、居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去掉底座降低垃圾桶高度,加固龙骨增强垃圾桶稳定性,更换轻质材料提升垃圾桶上盖开合便利度,居民丢垃圾时只需要隔着袋子推一下挡板就行,不需要用手去接触垃圾桶盖,这个设计消除了很多居民对于用手去掀垃圾桶盖的排斥,同时,桶罩也很好阻止了其他垃圾桶内的臭味散发,还可以防止出现垃圾过夜时老鼠等爬进垃圾桶的情况,这些细节的调整与改良,获得居民的点赞和表扬,也激发了居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目前街道40个小区中有28个小区日均厨余垃圾收运量达到每人0.1kg以上,厨余纯度在90%以上,列全区第一。

(二)“他山之石”模式。针对八卦一路美食街、园岭新村美食街等餐饮经营单位高度集中的区域,学习借鉴福田区石厦村、沙嘴村及田面村的先进经验,通过餐厅内电视、LED显示屏,高频次投放广告、海报、宣传片等,引领消费者倡行“光盘行动”,养成良好用餐习惯,促进源头减量,同时,为餐饮经营单位统一配发专用垃圾桶,初步实现了“专人收集、专车清运、专业处理”的闭环服务,目前辖区餐饮经营单位餐厨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日清运餐厨垃圾30余桶近2吨。

(三)“智能投放”模式。委托第三方专业垃圾分类服务公司在辖区盛世鹏程、城市主场、旭飞花园、鹏益花园、鹏盛村等居民小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并派驻相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指导小区居民正确使用。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紧邻垃圾投放区域,有称重台、读卡区和主屏幕等几部分组成,居民可以通过下载扫描APP用手机注册完善个人信息,填写正确的小区信息,通过输入手机号码和人脸识别两种方式登录,在完成垃圾分类称重后投放到相应的区域,即可获得积分,积分可用来免费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居民更有成就感获得感。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园岭街道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工作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辖区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是“三分建、七分管”,下一步,园岭街道一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注重实效、久久为功,进一步压实街道领导、部门社区、物业小区、第三方运维单位的责任,逐步建立健全多层级、全方位、立体化的督查考核体系,为垃圾分类深度攻坚突破提供“园岭样本”,让城市管理有里有面、幸福福田触手可及。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彭军 通讯员 曹保成 周立飞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