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桥头镇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打响并成果显著,其中,东太湖片区的东太湖排渠、东岸涌两条河涌以及位于第四小学旁边的面前湖排渠综合整治工程成效喜人。
原为黑臭水体的东太湖排渠,现已改善为接近地表Ⅴ类;同为黑臭水体的东岸涌,现在也改善为地表Ⅳ类,并且还把部分河堤的单纯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化,以游憩和休闲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娱乐、游憩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面前湖这个被河道水生物、黑臭水体等问题困扰多年的河涌,终于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了,整治工程计划年底完成。
部分河堤以游憩和休闲为主题
记者在东岸涌看到,整治后的东岸涌水质清澈,河涌两岸的人行道、护栏、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也已经完成,人们在人行道上散步,非常惬意。
据了解,整治之前的该河涌,由于长年缺乏管理,河道大部分为自然护坡,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河水对岸堤不断冲蚀,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加上上游来水水质较差,导致东岸涌水体产生臭味,河涌内蚊虫滋生,两岸杂草丛生,河内水葫芦茂盛,严重影响河涌排洪能力,从而也导致了河涌周边地区存在内涝隐患。
桥头镇及时对该河涌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工程全长约5.3公里,起于桥头镇与惠州交界处,终点是石马河反虹涵处。整治内容包括水面清障、生态修复工程、景观工程、拦污工程等等;同时,还将景观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把部分河堤的单纯防洪功能向休闲游览功能转化,以游憩和休闲为主题,打造集休闲娱乐、游憩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通过近年来的一系列治水措施,桥头镇治水成效日渐突显,其中东太湖片区的成效较为理想,基本实现截污主管网、次支管网、雨污分流全覆盖,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完成了该片区内2条河涌、78个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下来,桥头镇将坚持当前正确的治水方向和方法,抓住重点求突破,补齐短板促攻坚,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桥头“第二个美丽的人工湖”
说起面前湖,桥头镇人都知道,整治前是一条黑臭水体的河涌,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全都排到河里,导致水体又黑又臭,加上该河涌水位较低,一下暴雨,附近就经常出现水浸。因此,桥头镇于2018年10月开始对面前湖排渠进行综合整治,主要建设截污管道510米、清淤排渠1625米,湖里清淤面积达26500平方米,新建一座一体化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作为湖里补水,同时还新增分洪管道,让面前湖既具排涝功能,又具休闲景观效果。
记者来到面前湖综合整治工程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对湖两岸的斜坡进行修整,湖中央的栈道也加紧进行安装。据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镇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前湖排渠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截污工程及湖内清淤工作,只剩下栈道安装以及岸线整治、景观绿化工程等收尾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完工。
桥头重点办副主任黄煜权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站在这里的是面前湖综合整治工程,现已经完成了河道的清淤湖岸的整治,栈道的施工栈道就剩最后的安装和喷漆,争取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后续进行一个收尾的工作。面前湖排渠工程其中有一个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日处理量是2000方,对面前湖进行河道的补水。面前湖地处于镇中心区域,计划争取将这个面前湖打造成第二个的人工湖,让周边的居民在休闲的时间可以在湖里行走、散步。”
据施工单位介绍,面前湖绿化景观以荷花池为主,周边结合乔木、灌木、地被,通过自然式的密集种植模式为主体风格,以改善项目周边植被状况为手段,实现项目周边环境景观的整体提升;在湖两岸的直立挡墙顶端设置挂篮,种植藤本植物,美化湖两岸的景观;另外还将通过修建栈道及种植水生态植物来提升景观效果,届时,这里将成为桥头“第二个美丽的人工湖”。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