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别具特色的新书发表会,现场焦点人物是小说主人公、华人神探李昌钰,以及新书的作者、李昌钰夫人蒋霞萍。发表会当天的12月1日,是他们的结婚一周年纪念日。李昌钰说,这是给妻子的结婚纪念日礼物。虽然发表会围绕书中的话题比较沉重,但场面温馨感人。蒋霞萍把对李昌钰的崇拜和爱护,体现在了字里行间,两人的鹣鲽情深,也弥漫在新书发表会场。
李昌钰讲述在克罗地亚的办案经历,背景影像为他进入停尸房取证。
新书发表会选在李昌钰夫妇结婚一周年纪念日,读者纷纷献花祝福。
20多年前,李昌钰博士受联合国委托,组成调查组前往巴尔干半岛调查克罗地亚(台湾译为克罗埃西亚)“万人冢”事件,对惨遭杀害的民众死因展开鉴识。李昌钰夫人蒋霞萍以此为故事基底,著就《克罗地亚枪声》,以小说笔法完整描述了调查鉴识过程。12月1日,出版方台湾“时报出版”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举办新书发表会,李昌钰夫妇也特别回台出席,与读者分享创作过程与案件回顾。
李昌钰博士虽已届82岁,完全不见疲态,精神奕奕地向读者讲述克罗地亚事件一些细节,并以纪实影像分享当时的工作和见闻,带领读者见证战争的残酷。
李昌钰历数近几十年发生的大屠杀事件。
李博士参与的联合国调查小组,主要鉴识工作为找出被害者身份、死因以及凶手。鉴识小组与联合国军队挖出尸体,确认死因,有些双手被捆绑活埋、有些被枪杀,从尸体中找出子弹并鉴定出武器种类、出产国家,最后确定是哪个国家的行为。
李昌钰讲述,前往克罗地亚展开工作时,因当地还处于战争状态,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搭乘直升机或越野车穿越枪林弹雨。鉴识现场也充满危机,后期为阻止鉴识团队挖掘万人冢,军队在万人冢附近设下手榴弹陷阱,或将尸体连同地雷一起埋入,有些团队也因此牺牲⋯⋯这些犹如电影情节的画面,都是真实发生过并被写入书中。
李昌钰表示,出版这本书就是想让读者看到战争的残酷,希望以后不要再有任何“万人冢”这样的人间惨剧。他也希望年轻人看了这本书,可以对于鉴识科学产生兴趣,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这个事业。
李昌钰为发表会上举行的新书首本拍卖本签名。
李昌钰经手过8000多个案件中,为何选择克罗地亚事件来作为与妻子合作的第一部小说?他解释,克罗地亚事件在团队合作破案上是最具代表性的。团队成员来自法医学、人类学、鉴识科学、医学等领域,运用人工数据、大数据、DNA等来做推理,让证据说话,最终找出答案。
这也显示本书与其他传统探案小说的不同之处。李昌钰特别提到,本书所写的这个案件显示现代鉴识工作必须由团队合作进行,因而这是一本描述一个团队如何齐心协力破案的探案小说,而非如过往探案小说为描写个人主观推理。蒋霞萍也表示,这部探案小说有别于过去福尔摩斯小说以悬疑、推理命案为重,此书是以现代科技手段侦破案件。将来要推出的系列作品,也持续会为读者展示鉴识团队如何并肩作战破案。
蒋霞萍分享写作过程。
蒋霞萍曾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近些年转向写作,写作风格多元,涉猎电视剧本、短篇及长篇小说、散文。她之前创作的长篇小说《凤凰涅槃》就写入了与李昌钰相识的经历。《克罗地亚枪声》是计划中的 “李昌钰探案小说系列”第一部,蒋霞萍听完李昌钰巨细靡遗的口述,只用了22天便完成这部小说,在脑海中构想架构,下笔时一气呵成。写作手法上她使用电视剧本远中近景的方式来对比场景及人物,每个章节皆可独自成短篇小说,而全篇加总形成长篇小说。
李昌钰与蒋霞萍的爱情经历也颇具传奇。据扬州当地媒体报道,蒋霞萍是从扬州走出的女企业家,2004年在华侨进出口商会活动中,与李昌钰相识。2007年因美国代理商欠款,蒋霞萍赴美讨债过程中得到李昌钰帮助,此后相交十余年,成为非常好的朋友。2017年李昌钰的夫人去世后,蒋霞萍前往美国,成为了李博士的特别助理。
2018年12月1日,李昌钰在康乃狄克州与蒋霞萍举行了婚礼。一年后的今天,两人合作的这部小说问世,也成为伉俪情深的美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