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宝级艺术家罗曼•西格纳 在坪山体验创意“第五季”

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文/图 见习记者 许舜钿/视频
2019-11-30 21:38
摘要

被誉为“瑞士国宝级艺术家”罗曼·西格纳11月30日开启了首次深圳艺术之旅,在坪山美术馆跨年大展“共时”开幕典礼上现场创作,在装置中显现自身无限诗意


无创意,不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寻觅灵感,在深圳坪山体验创意“第五季”,被誉为“瑞士国宝级艺术家”罗曼·西格纳11月30日开启了首次深圳艺术之旅,在坪山美术馆跨年大展“共时”开幕典礼上现场创作,在装置中显现自身无限诗意。开幕前夕,读特记者与西格纳进行了一次以“艺术”为关键词的对话,西格纳眼中的深圳因创新、创意而愈发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气质。 他期待通过此次深圳首展在全球化互联时代为创意艺术开启创新转型发展寻求更多解决方案。

坪山美术馆跨年大展“共时”海报

文化创意令新技术更富生命力

“我第一次到深圳,来到了坪山。坪山文化聚落,尤其是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场所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深圳竭力推广艺术创意发展,这是很令人感动的,也是很有眼光的,”西格纳欣喜于深圳给他带来的感受:创新、创意让这座城市愈发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文气质,“此时我的故乡瑞士已经是寒冷的冬日,这里的季节非常宜人,一年四季都是创作开始的最佳时间,创新创意应当是深圳人的‘第五季’。”

“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也是中国的‘硅谷’,创意创新更是以知识为支撑,” 西格纳认为,深圳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科技、制造还有创意、智慧充分融合,任何引领世界的新经济新技术都需要艺术创意产业的融入才能富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所以,文化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拥有不可估量甚至是神奇的作用。

坪山美术馆跨年大展“共时”开幕

全球化时代亟需艺术多样性与独特性

西格纳是西方艺术史上爆破性、行动主义、录像艺术方面重要的艺术家。西格纳善于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朴素的视觉化”,桌子、椅子木桶、餐桌、雨伞、气球等等都是他艺术语言中经常用到的元素。谈起此次深圳之行的期许,西格纳坦言,与任何领域的发展一样,看似承载历史与传统的艺术其实更需要活力与创新,选择来到坪山美术馆开启首次深圳之行正是契合了这一趋势,向受众呈现了一个多元创新的深圳。

录像和电影都是罗曼最主要的艺术创作媒介。对于当下热门词汇“新媒体”、“融媒体”……西格纳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全球化与互联网及现代通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为艺术发展与传播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为多媒介分享和传播知识提供了更多开放的平台与技术,当然,全球化带来了信息、受众和理念的自由流动,也会导致同质化现象,因此,艺术家和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尝试跨界研究与创作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罗曼•西格纳等中外艺术家现场创作

美术馆培养移民之城的文化认同感

作为一名艺术家,西格纳也一直在思索如何通过美术馆这一载体促进全世界人们之间的跨文化跨语言的心灵对话和相互理解,也就是美术馆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促进社会融合和包容。“美术馆是面向社会各阶层的重要的公共空间,因此在建立市民文化认同,城市认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在全球移民城市中具有特别的意义,”西格纳认为,美术馆可以培养公众对社会不同阶层的认同感,深圳是一座充满年轻人的移民城市,尤其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美术馆来鼓励人们对历史、社会、文化和科学问题进行反思与辩论,培养人们开放包容的精神。

“共时”作品

读特新闻+

人物档案:

罗曼·西格纳Roman Signer

瑞士国宝级的艺术家,作品包括雕塑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影像艺术等。出生于1938年瑞士的阿彭策尔,就读于苏黎世工艺美术学校和华沙艺术学院。自1972年起他开始进行自由艺术创作。通常他的作品被称作“时间的雕塑”。依循着传统艺术家对雕塑在物理材料三维的雕琢,罗曼·西格纳加入了第四维的概念——时间。罗曼·西格纳总是严谨的创作着每个进程和材料,罗曼诗意的作品饱含忧郁与惊喜,迷人而暴力,忧伤而率真,无法抵抗的童趣,并在感性的方面四通八达。

见习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首席记者 孙锦 文/图 见习记者 许舜钿/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