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如何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何种方式影响世界,世界如何客观看待中国,成为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在大变局中新型开放大国的战略选择,并由此形成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观。
一、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观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因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走出了一条令世界瞩目的新型开放大国之路。当前,高水平开放已经成为牵动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布局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
1.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主动推进高水平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开放为先、制度创新为核心先后推出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开放举措,在拓展开放广度与深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2018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发展、互利共赢。作为新型开放大国,推进高水平开放进程,按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1)适应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大趋势,推动从制造业为主的开放向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开放升级,由此实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
(2)适应全球经贸规则变化大趋势,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升级,强化制度性、结构性安排,建设高质量市场经济,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3)适应各国经济融合发展大趋势,推动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向重要推动者的转变,并在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2.以高水平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我国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在内外环境明显变化的背景下,开放与改革直接融合、开放倒逼改革、开放是最大改革的时代特征十分突出。为此,要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例如,加快推动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尽快实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以竞争政策为基础加快产业政策转型,完善以公开市场、公平竞争为主要标志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统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产权保护,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3.以高水平开放释放巨大内需潜力,更好惠及世界。在全球有效需求长期不足的背景下,14亿人的大市场是中国最大的战略优势,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大利好。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与服务进口国;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的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交织融合的背景下,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内需潜力释放,离不开高水平的开放。这就需要进一步放宽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市场准入,降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加快推进与主要经济体的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由此实现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二、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观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逆全球化”的挑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风险增多。在这个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倡导,“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
1.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推进新型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反对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当前,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带一路”的内涵也正在不断升级。例如: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实现联动发展;由产能合作为主向产能合作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以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网络为目标,加快构建全球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推进世界各国共同开放;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等多种方式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从中受益。
2.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当前,“本国优先”的贸易保护政策与单边行动严重威胁全球自由贸易秩序。面对共同挑战,坚定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不仅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目标,也是新型开放大国的全球责任。为此,要坚持在维护非歧视、开放等多边贸易体制核心价值的前提下,推动世贸组织改革;尽快形成“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利益和愿望共同体”。
3.在推进自由贸易进程中解决利益失衡问题。经济发展史的经验和教训均表明,贸易保护将使得世界经济“蛋糕”变小,并明显缩小解决利益问题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创造利益再平衡的重要条件,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作为新兴开放大国,加快构建中欧、中日韩等高水平自贸区网络,推动自由贸易制度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强化规则与标准对接,在自由贸易进程中推动自身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强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观
“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国经济融合是大势所趋”。适应这个大趋势,我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携手其他国家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建设人类共同的“未来社区”。
1.坚持可持续发展、联动和普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新型开放大国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并在增加全球就业中做出重要贡献。例如,2013-2018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28.1%,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企业承揽的对外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合同额130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83万个。未来5年,我国有条件实现6%左右的经济增长。这个增长将是吸纳更多就业、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增长,并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更多机遇。
2.主张平等参与、共治共享的全球治理。虽然现有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并不完善,需要加以改革,但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不仅将破坏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还将破坏世界的和平稳定。作为新型开放大国,我国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在这个重要的前提下,改革现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目前,世界经济增量部分有80%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严重不足。这就需要以提升代表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为目标,加快推动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
3.主张重塑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当前,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磋商积极推进,但中美经贸摩擦将呈现长期性、间接性和多边性。未来10年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时期。随着两国经济体量差距逐步缩小,竞争加大的态势不可避免。但更应当看到双方互补性和合作共赢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妥善处理中美关系,要以“全球视野、长期视角、战略思维”重塑新型大国关系,以多边主义为基础,避免战略误判、陷入战略误区,更要避免陷入冷战与对抗。例如:立足长期,争取取消已加征的关税并逐步降低关税,扩大双向市场开放;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携手解决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以平等协商为原则尽快重启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并在强化多边中处理中美双边关系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发展新时代,“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同世界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带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作为新型开放大国,我国将以高水平开放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同世界经济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由此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