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老人 | 南方北方永远的牵挂
见习记者 张颖 郑蔚珩
2016-10-09 02:38

深圳有一群特殊的老人,她们追随子女的脚步憩息,她们是另一种意义的候鸟老人。

9月底,读特讲述爱与远方,征集候鸟老人的故事。

a14772979_01000

这里有为了女儿,一个电话就赶到深圳的母亲。

这里有为了儿子,来到城市连电梯都不敢坐的母亲。

这里有为了女儿,操着一口潮汕话也不怕的母亲。

这里有为了女儿,丢下老伴陪伴外孙的母亲。

这里有为了女儿,默默承受病痛的父亲。

……

一个电话 千里赴深圳

90e6ba11382312322c1a03

“妈妈,你赶紧来吧,我真的顶不住了……”在深圳度过了中秋假期的王女士刚刚回到老家江西,第二天就接到了女儿的“求救”电话,原来是王女士正在哺乳期的女儿在她离开的当晚就突发急性乳腺炎。尽管已经为了外孙休完了年假,但情急之下王女士还是当时就向单位请了事假,订好了当晚前往深圳的火车票。

一边是自己疼痛难当,一边是孩子嗷嗷待哺,尽管有保姆帮忙,但习惯了有王女士帮忙的新妈妈在最无助的时候还是渴盼母亲的陪伴。“早知道昨天就不回来了,浪费了我两张火车票。”王女士一边“埋怨”着女儿,一边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女儿和外孙的身旁。

去年刚满50岁的王女士是一名资深护士,在今年“升级”做了外婆后,她理所当然地扛起了照顾女儿和外孙的重任。她的女儿在老家休产假期间,她白天到单位上班,午休和晚上回家后还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给外孙洗澡、按摩、做操,甚至还学会了专业通乳手法。而在女儿休完产假后,她也一起跟女儿到深圳住了大半个月,给空置了大半年的房子做大扫除,教会新请的保姆如何照顾宝宝……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又在深圳待了半个多月的王女士终于还是再次踏上了回乡的旅途。离别时刻,她抱着外孙红了眼眶,“宝宝一定要乖乖听妈妈的话,外婆过段时间再来看你。”而早在国庆之前,王女士已经打算好元旦再来深圳,她告诉记者,“即使人回去了江西,心也还是留在了深圳。只要这边有需要,我肯定还是随时会赶过来的。”

必须适应的都市生活

2457331_202513009387_200

61岁的刘女士来自河南,儿子在深圳打拼。为了照顾新添的孙儿,刘女士来到了深圳开始了候鸟生活。

从最高只有三层小楼的小村庄来到高楼林立的大城市,望着几十层高的住宅楼,刘女士不由地感慨起来,“就跟老家的蜜蜂窝似的,密密麻麻的该住多少人啊!”

刘女士初到深圳时不敢出门,全是因为不会坐电梯。刘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我不止一次地劝她下楼走走逛逛,不要老是宅在家里不出门,但她就是不出门,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不会乘电梯,害怕困在里面出不来。”

几个月后,刘女士似乎找到了适应都市生活的小窍门,独自上下电梯早已成了小儿科,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在菜市场与商贩交流,更令家人欣喜不已的是,她竟然到了晚上不到楼下跳会儿广场舞就不自在的地步,而且还交了一些“同命相连”的朋友。尽管刘女士在努力地适应这里的生活,眼下也多少有了些起色,但她还是时不时地会想家。

刘女士的儿子告诉记者,母亲真的是想家了,一说什么时候让她回家看看,她就老是看着日历数日子,那脸上的笑就跟小孩儿吃了颗糖一样甜。“她是真想家了,甚至还梦见了牌友,我真的能理解她,在外人看来,在这边好吃好喝好住该有多享福,但我知道她牵挂家里的人和事儿。”

刘女士是一只南北来回飞的候鸟,她告诉记者,只要孩子还需要我,我就不觉得苦,做了一辈子农民,吃了一辈苦,这点苦不算什么。

负起“后勤部长”的责

U8737P1332DT20150720172705

张女士婆家是陕西的,家婆从陕西来到深圳后,一直重复着单调的照顾小孙子的事。

一大早,老人家便起床准备早餐,送孙子上学。下午5点钟准时到幼儿园门口接孙子回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生活。空闲的时候,老人家就在家中打扫屋子,日子久了慢慢适应了,也会到楼下散散步、跳跳舞。张女士的婆婆在深圳已经待了一年了,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本来一起来的家公因为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回老家了。张女士表示,“家婆心里记挂着在家乡的老伴,生活上有很多的不习惯,但她没有一句怨言,依然尽心尽力,做好‘后勤部长’的角色。”

城里生活也挺美

2376-12031H3150016

林女士一直住在揭阳的一个小镇上,几个儿女长大了都离开了家乡到外面的城市上学、工作,丈夫去世多年了,孩子们离开家乡后她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

几年前,外孙出生了,但那时女儿和女婿两人正是事业上升期,家在广西的亲家还没退休,不能长时间呆在南方照顾孩子,于是这个任务便落在了林女士身上。

听到女儿说需要她来帮忙时,她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跟许多老人一样,林女士刚到这里是很不习惯的。“我在老家都说潮汕话,这里的人基本是普通话,真的挺不习惯的,我有时候买菜脱口而出就是潮汕话,自己也没反应过来。”林女士笑着说。不过很快她便适应了这边的生活。

小外孙很可爱,每次看到外婆就会笑,到后来会说话喊外婆的时候喊得可甜了。林女士提到外孙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

林女士说孩子们长大后离开老家,自己在家时真的很想念他们。现在有机会让她重新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并且还能帮到他们,心里是很高兴的。女婿和女儿还给她买了部手机,教她怎么用怎么玩。现在的林女士还会和儿子一起玩微信游戏,也会和一些老朋友去逛街聚会,真真正正活成了一个城里人。

老人与小孩 谁更重要?

  97821346978703542

孩子生病了,老人也生病了。这样的情况是在外打拼的夫妇们最害怕也最难面对的事。

邱女士回想起那时,母亲为照顾在深圳的外孙留下父亲一人在家。孩子哮喘,一家人守护在孩子身边。

千里之外的父亲,电话打来,说自己嗓子不舒服。邱女士和母亲没有在意。后来与父亲电话,父亲声音变化很大。女士问起,父亲说是做了手术。

事后才知道,父亲喉咙处长了一个瘤,一个人去检查,担心是喉癌,又不忍心告诉老伴和女儿,担心外孙没有人照顾,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了这些担忧,等待切片结果。直到手术一个月后,嗓子可以稍稍说话才勉强将事情说给女儿和老伴听。

女士每每回想这一幕,内心都万分愧疚,没有及时回家照顾父亲,让父亲一人承受煎熬。

 

这些平凡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自己身上。

父母为了孩子,丢下手上的急事,一个电话千里迢迢来到孩子身边。

父母为了孩子,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适应繁杂的都市生活。

父母为了孩子,忍心留老伴一人在家,南北分居,半年一见。

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候鸟老人。

见习编辑 Lisa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