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间 | 赵雪松:最好的诗是一道灵魂的命令
读特记者 刘莎莎
2019-11-28 08:40

今年“诗歌人间”的主题是“扬风颂雅——致敬韩愈柳宗元”,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传统如何影响当下诗人的创作?对此,诗人赵雪松如是说:“这个主题意在弘扬创新和承上启下。韩诗的成就被长期低估,他承杜甫而求新,拓杜诗未有之境界。而柳诗上承谢灵运,下启苏东坡,独具意境。我喜此主题。诗的传统在汉语表达、言志、自然、道德追寻、人文情怀等诸多方面影响着当下诗人的创作,但这种影响越来越曲折、稀薄,当下的诗创作受翻译影响日甚。”

而谈及现场朗诵作品的选择,赵雪松笑言:“我选比较平易适合朗诵的作品,侧重近作。”赵雪松告诉记者,他上世纪90年代末来过深圳,那时感觉深圳就是“快”字和“新”字。这次再来深圳,或许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写作多年,赵雪松告诉记者:“近几年的诗作,侧重对汉语的审视和建设,侧重自我精神系统的确立,追求语言的朴素和激烈内心之间的平衡。”而诗歌写作对赵雪松而言是“找到自己,确立自己,也意味着我对世俗生活的更深介入、理解和更高更敏锐的警惕。”

什么是好诗?好诗的标准是什么?对此赵雪松认为:“最好的诗是一道灵魂的命令。是沟通此岸与彼岸、有限与无限之诗。它拥有最简洁的骨架和最丰富的内涵,最平静的语言和最激烈的内心,是不着一字之诗,是空无,是一个站着的人。”

【赵雪松诗选】

立秋(外一首)


立秋十八天

草木停止生长

天下的野草必须结穗

没有结的就不必再结

天下的昆虫都嗅到自己的大限

再嗅不到就要迟顿一生

鸣叫的,更加用力

沉默的,更加无声

这一天的苍茫和欢喜

结出穗的诗篇

多少死亡里包含成熟与收成

香甜的,苦涩的……

立秋十八天,天空高晴

没有哪个时辰确凿无疑

但慈悲确切到每一个根茎、叶片

每一棵再细弱,再偏远的稗草

都会结出自己的天涯

上面携带的种子

是它们曾在世上走过的明证


母亲


院子里,母亲缝制自己的寿衣

一针一线,死亡顿时变得平常

像母亲不太好的针线活

我想同她说说话

但觉得说什么都不合适

她缝得很认真

歪歪斜斜的针脚

让我觉得她比平日里可亲许多

此刻,那最终要到来的

她没有回避

而是告诉我该怎样迎接

这减缓了我内心里的痛楚

——死才是那根线

终要穿过每一孔针眼

而当她不知该怎样缝下去时

就仰头看看天

仿佛她早已故去的母亲就在那里

而她扎着两条小短辫,仰着脸

接受着隔世的训导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