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深圳的对口帮扶,我们这辈子都难以走出大山,更不敢想象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孩子读这么好的学校!”说起现在的好日子,家住广西百色田阳县老乡家园二期的黄元献激动不已。
从大石山区搬到县城河谷地带易地安置,住上了新房、解决了子女入学、就医、养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群众的命运,彻底拔除了“穷根”,也奠定了田阳全县脱贫摘帽的坚实基础。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深圳市南山区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局,全力对口帮扶田阳县,为当地脱贫致富奔小康作出贡献。
逾六成协作资金助力易地搬迁
地处广西西部的田阳县,坐落在右江河谷中部,总面积2394平方公里,具有南部石山区、北部土山区和右江河谷平原三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南北部的石山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全县贫困户绝大部分分散居住在此,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增收难、住房差,是压在贫困群众头顶的座座大山,“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全面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田阳县整合各方力量,倾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位于河谷地带的田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老乡家园”一、二、三期陆续落成,已累计安置贫困户6012户,25123位群众安居在此。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搬入新居只是脱贫路上第一步。由于“老乡家园”安置点的群众属于“无土(地)安置”,昔日山里的土地尽管贫瘠,也能勉强自己养活自己。如今来到县城,能干什么,吃喝怎么保障?
从农民到居民,身份转换后,如何能“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是两地协作的重中之重。田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山区帮扶干部唐敏红向记者介绍,在南山、田阳两地的共同努力下,已累计投入6794万元协作资金用于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占2016年以来协作援助资金总额的66%,逐步解决了搬迁安置群众就业、就医、就学等实际问题。全县贫困人口从之前的75755人降至如今的15166人,贫困发生率从15.99%降至2.22%以下。
楼上安家楼下就业
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地裁线、组装、电测、检验、包装……一根根电脑连接线就此诞生。谁能想到,这所来料加工密集型企业——东裕电子厂就设在“老乡家园”二期,生产车间由南山区投入资金在小区一楼架空层改建而成。
位于河谷地带的田阳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老乡家园”一、二、三期陆续落成。
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8年1月正式开工投产以来,2条流水线、60多台设备在此投入运营,月产电子线半成品可达20万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东裕电子厂的设立,为一些无法外出打工的群众和田阳乡亲返乡就业提供了机会。
来自田阳县洞靖镇桥业村的吴彩艳曾经在广东打工,后来为了照顾老人和小孩,她选择回到家乡。
干净整洁的小区,75平方米的房子,家具家电俱全,这是吴彩艳现在的家。2017年1月,吴彩艳一家搬进了“老乡家园”新居,她第一批来到东裕厂上班,如今成为生产线上的“快手”,计件工资最高时近4000元,月工资收入稳定也有2000-3000元。
“就近就业就是好,还能照顾老和少。”目前东裕厂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达10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0人。楼上安家、楼下就业,有效解决了贫困劳动力的住宿、就业问题。
工人们在东裕电子厂流水线上熟练地工作。
贫困群众就业有着落,到此投资的企业觉得怎么样?记者在“老乡家园”三期采访时,见到了百色彩宏伞类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衡栓栓。原来,该公司总部设在南山区西丽街道,经两地牵线搭桥,今年3月到此开设分公司生产车间。由于入驻的是粤桂协作深圳市南山区共建项目“就业扶贫车间”,彩宏伞业可享受“三免两减半”的优惠,即前三年免租金、第四第五年租金减半。
粤桂协作深圳市南山区共建项目“就业扶贫车间”。
“这里的员工非常朴实、勤奋,我们也尽量给他们创造宽松、灵活的工作环境。”衡栓栓算过一笔账,虽然物流成本略高,但仅仅“三免两减半”的租金优惠,就将生产成本大幅拉低了。
为了鼓励更多附近群众到此工作,田阳县人力资源局还在彩宏车间举办项目制培训伞类制造培训班。未来公司扩大生产后,预计可提供300多个工作岗位供贫困劳动力选择。
兴学办医让老乡们“稳得住”
为了能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稳得住”,南山区聚焦民生民计,关注民需民求,为完善“老乡家园”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倾注了大量心血。
南山区在“老乡家园”一、二期援建田阳县田州镇卫生院老乡家园分院,项目总投资约145万余元,其中100万元为南山区扶贫协作项目帮扶资金;在“老乡家园”三期援建田阳县人民医院老乡家园分院,总投资200万元,全部为南山区援建专款。两所分院内,医疗设备配备对标深圳市的社康,可满足当地群众“小病不出社区”的要求。南山区还捐助一辆医疗救护车,专门用于移送危重病人至田阳县人民医院。
为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南山区又援建“老乡家园”幼儿园和“老乡家园”第一小学,计划总投资5500万元,第一批学生今年9月已经入园、入学就读。南山区还投入1800万元用于实施“老乡家园”道路建设,优化安置点人居环境。
协助当地构建服务机制,为“老乡家园”引入网格化管理的深圳经验;打造田阳县农事城办服务中心,解决搬迁群众办事难,在中心设立深圳南山—百色田阳青少年阅读共建园地,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图书,引入“四点半课堂”概念,许多“老乡家园”的孩子们放学后到此做功课。在南山区的协助下,两地团委也携手共建青年义工协作服务平台,设置“青年之家”,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唐敏红告诉记者,由南山区出资援建的安置点配套设施项目达15个,涵盖了道路、学校、医院、扶贫车间、产业园区建设等方方面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协作项目9个,未来南山区还将在“老乡家园”片区援建一所综合性医院。一系列的举措有效促进了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功能日趋完善,当地百姓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南山人在田阳:跨越千里的朴素真情
右江缘,珠江情。
深圳和百色同饮珠江水系,在粤桂扶贫协作的大局中,深圳南山和百色田阳携手奔小康,深圳市、南山区不仅在资金、招商引资、项目援建、产业等方面倾力帮扶田阳,来自深圳南山的帮扶干部和一批优秀的医生、教师还主动请缨,在田阳扶贫、送医、支教,谱写了一曲跨越千里的感人颂歌。
扶贫“老兵”的田阳情缘
2016年,唐敏红作为南山区派出帮扶干部来到百色田阳,挂任田阳县委常委、副县长。此前他曾在广东连平县有过三年扶贫经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扶贫战线“老兵”。三年来,他扎根田阳、翻山越岭,全县9镇1乡跑了一遍又一遍,为田阳人民谋福利。
为了老区人民舍小家为大家,唐敏红做了很多、说得很少。两度外出帮扶,离开时女儿读小学,回来已经是初中生,女儿要读高中时自己二度离家,再回来,孩子已经在冲刺备战高考。
唐敏红说,在田阳三年,自己记忆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事情,是听到黄文秀同志不幸牺牲的消息。黄文秀是田阳县人,生前是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2019年6月,黄文秀利用周末回田阳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暴雨心系所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遇难,年仅30岁。
得知消息后,唐敏红马上和南山区支援田阳的医疗团队一起,来到黄文秀家中,看望其身患重病的父亲,送医送药,还为老人家中装上了空调,以此表达对共同曾经战斗在扶贫战线最前线同事亲人的慰藉。
博士支医技高爱更深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妇科专家乐爱文博士,留学归国不久,就主动请缨要求到田阳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他不讲条件、迅速适应,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带领妇科开展宫腔镜手术等4级(最高级)手术,这些手术目前即使在全国大型医院中只有极少数专家可以操作。指导妇科医生开展子宫脱垂等盆底手术,很快就为妇科打开了新局面,累计开展妇科各类微创手术200余台。
一位长期患有妇科疾病的山区贫困患者到医院找到乐爱文看病。当得知病人来自山区农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年迈的母亲要赡养,自己又常年患病无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两个读初中的女儿,乐爱文当即决定与这个家庭结对帮扶,个人出资帮助病人的两个女儿完成初中、高中学业直到大学毕业,并支付近期二人的生活住宿费用。支医期满,乐爱文又主动请缨申请延长半年,并担任团队的领队,挂任医院副院长。
吴文滔主治医师是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的急诊科专家,“急诊就是和死神抢时间”,来到田阳后,他扎根在田州镇的老乡家园分院,直接为易地搬迁群众问诊,深受病患爱戴。
深圳南山妇幼保健院赵刚博士,今年9月来到田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支医,第一时间就帮助该院建立了田阳县首家儿童康复中心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一定要尽早干预,过去在田阳这样的贫困地区,相关领域得不到关注、也没有条件,我在这里的工作可以说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赵刚说。
南山名师送教“扶智”
南山区作为深圳的教育大区、强区,该区制定《南山区教育局深入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施方案》,选派名教师、精英教师到田阳送课送教。
“扶贫先扶智”,经南山区和田阳县两地教育部门沟通协调,两年多来,南山共派出12名优秀教师赴田阳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目前有5位教师正在田阳挥洒自己的汗水,播种未来的希望,分别是:南山区蛇口学校老师、初中化学教育专家刘玉兵老师支教田阳县第三初级中学,挂任田阳县教育局副局长;华侨城小学语文老师周晓燕支教田阳县第九小学;西丽小学语文老师吴庆洲支教田阳县第五小学;南山区北师大附中政治(思想品德)老师刘亚慧支教田阳县初级中学;南山区前海学校英语老师陈卓丽支教田阳县初级中学。
刘玉兵表示,教育是田阳的未来,自己将和其他支教老师一道,将深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举措、教学模式带到田阳,为田阳教育事业创新、内涵、优质发展贡献力量,帮扶田阳打好教育扶贫攻坚战。
“培训增智”让芒果更飘香
十月中旬的田阳,光照充足,正午暑气犹盛,得天独厚的纬度条件将这里孕育成中国三大芒果主产地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芒果之乡”。
但由于田阳兼具河谷、土山、岩石山地地貌,一直以来,并不是每个乡镇都有种植芒果的条件和技术。自对口帮扶以来,南山区为当地“培训增智”,聚力产销、对接电商、融合发展,让更多老百姓特别是贫困群众共享芒果产业丰收的喜悦。
援建产业培训基地,邀种果专家授课送技
位于田阳县头塘镇与玉凤镇交界的大片山地,层层叠叠“码放”着数不尽的芒果树,这里是田阳县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为解决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问题,田阳县委县政府依托芒果特色优势产业,计划投资25亿元,分三期开发建设,目前一期核心示范区已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完成优质芒果种植8000多亩。
田阳县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
核心示范区采取“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创新产权配置,按照每个行政村10亩的标准,由政府平台公司在示范区配置1520亩果园返包给152个行政村经营,经营权10年,给每个外迁户配置1-2亩果地,确保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外迁户都有持续稳定的产业开发收入。
有了果地,还要掌握种植芒果的技术。南山区在当地开展“培训增智”工程,投入协作帮扶资金260万元,在核心示范区援建一座3层搬迁安置点配套农业特色产业培训基地,帮助搬迁劳动力提升劳务技能。有了这个基地,全国扶贫状元、芒果“土专家”莫文珍,“农家课堂”讲师梁民旺、杨照明等党员“乡土人才”组成的技术先锋指导团等一大批区内外芒果专家受邀到此授课送技,如今核心示范区每个贫困户都能掌握1-2门过硬的芒果种植、管护实用技术。
目前,到示范区年务工约1500人,其中贫困户约500人;年务工总收入约700万元,其中贫困户年务工总收入约200万元,年人均劳务收入约6000元。
产销对接精准,5600吨田阳芒果销深圳
南山区发挥科技、信息先进优势,协助田阳做强电商扶贫促脱贫攻坚。据统计,2018年通过南田两县电商协作,共销售芒果4.8万吨,销售额2亿元,同期增长34.22%,其中仅广东省内就销售9600吨(含深圳2400吨),销售额4600万元。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帮助65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今年以来,南山区结对帮扶力度不减,两地继续聚力东西部扶贫协作产销对接,通过政府引导和推动下,组织成立县级“电子商务协会”和“青年创业者联盟”,整合企业190余家,有效聚集县域内电商资源和创业资源,更大限度地形成强有力的团队。
今年7月15日,在广东省驻广西第二扶贫协作组的引导下,由百色市委市政府联合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办,田阳县委县政府联合南山区委区政府共同承办的2019年百色芒果及项目招商(深圳)专场推介会在南山区举行,展会效果显著,两地产销对接进一步深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电商协作,田阳芒果销往深圳5612吨,同期增长134%,实现销售额3367万元。另外还有沃柑、蜂蜜等田阳特色农产品销往深圳,共约200吨,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