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 日,中国社科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第十一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9:防范气候风险》,并对2017年全国16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多维度评估,结果显示,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位居第二。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构建的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宏观指标、产业低碳、能源低碳、绿色生活、资源环境和政策创新6个维度共15个评价指标,以第三方视角对2017年全国16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多维度的评估,并比较了低碳试点城市从2010年启动以来绿色低碳发展的成效变化。绿皮书指出,2017年169个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评分结果集中于60-94分之间,其中90分以上的7个,80-89分的72个,70-79分的79个,60-69分合格的11个,无不合格城市。按照不同年份选取相同城市评估发现,大部分城市分数有了提升。
2017年全国169个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总体评估结果显示,北京、深圳、厦门的评分位居前三名。其中,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评分为92.65,紧随评分93.50的第一名北京,位居第二。作为服务型城市,深圳在服务型城市综合得分排名中也排名第二。对四个一线城市评估发现,深圳得分同样排名第二。
绿皮书指出,按照不同城市类型评估发现,2017年四类城市的绿色低碳综合得分呈现服务型>综合型>生态优先型>工业型的态势,每类城市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为低碳试点城市。其中,服务型城市在碳排放“双控”指标即CO2排放量和单位GDP碳排放方面分数最高,但人均CO2排放量得分较低,平均为6.95分;产业、能源、交通、资源环境、低碳创新中体现的指标得分均较高,而代表消费类指标的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得分与其他三类城市差距最大,说明服务型城市存在高碳消费的现象。服务型城市综合得分及分领域排名靠前的分别是北京、深圳、厦门、南宁、昆明,其综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
同时,对四个直辖市评估发现,2017年综合得分整体呈现北京>重庆>上海>天津;对四个一线城市进行评估发现,每一年排名前两名的城市都是北京和深圳,2010-2017年四个一线城市综合得分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分数提高幅度表现为广州>上海>深圳>北京。
绿皮书认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均为低碳试点城市,其政府对低碳相关的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结构调整以及业界创新都优于其余地级市,因此直接选择碳排放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更能体现城市真实低碳发展水平。评估发现,四个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单位GDP碳排放和人均CO2的实际排放水平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单位GDP碳排放保持逐年下降趋势。北京整体表现最好,特别是单位GDP碳排放和人均CO2排放最低;上海的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最高;深圳的碳排放总量最低;广州与深圳同属广东省,地域紧邻、人口数量接近,最具可比性,广州的相关碳排放实际数据在总量上都高于深圳,但2017年广州的各项指标相比2016年下降非常明显,这种减少趋势需要持续评估。
另外,按照东、中、西地区分类评估发现,绿色低碳平均综合得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城市。东部城市在宏观、产业、低碳政策创新方面具有优势;中部地区能源领域取得一定进步,但优势有待加强;西部城市各领域得分处于中间位次。
从2017年低碳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评估来看,试点城市的绿色低碳成效明显优于非试点城市。在每一类星级排名城市数量中, 90分以上(三星)和80-89分段(二星)以低碳试点城市居多,而70-79分段(一星)和60-69分段(合格)以非试点城市居多。低碳试点城市在宏观领域、能源、交通和低碳政策创新方面的低碳效果优于非试点城市,但是资源环境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高碳消费现象。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