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2021-12-04 22:17
摘要

目前,深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积已经超过1400个,面积超过1.4亿平方米,数量和面积全国领先。

深圳绿色建筑的数量、质量均位居前列,是国内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建设密度和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最多的城市之一。今年前11月,深圳新增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超过160个,建筑面积超过1800万平米。目前,深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累积已经超过1400个,面积超过1.4亿平方米,数量和面积全国领先。其中,18个项目获得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这是记者从12月3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论坛获悉的。

本次论坛主题为“绿色湾区 零碳未来”,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指导,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与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支持,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香港绿色建筑议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澳门)协会、广州市建筑节能科技协会、东莞市绿色建筑协会、惠州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协会、珠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佛山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协会、肇庆市建筑节能协会、中山市土木建筑学会、江门市勘察设计协会等单位协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袁庆华、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薛峰出席并致辞。

论坛由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副会长、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蒋正宇主持,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中国建研院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主任张时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魏庆芃等国内知名专家、院士、学者进行分享。

据悉,随着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绿色低碳节能已成为建筑业的新风向,建筑业面临的转型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建筑业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探索近零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健康建筑等多样化发展模式,推动建筑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图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级巡视员袁庆华致辞。

袁庆华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开始实施的第一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条例,积极构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条例》是广东省首次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广东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步入法治轨道。《条例》分别对总则、规划与建设、运行与改造、技术发展和激励措施,以及法律责任和附则作出了规定,涵盖六大亮点:一是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实行等级管理;二是全力打造大湾区绿色建筑发展新高地;三是全过程加强建设管控;四是全环节加强运行监管;五是全套推出绿色建筑激励措施;六是全心全意提升民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认同和获得感。广东省13部门印发了《广东省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将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纳入规划用地条件中,全面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稳步增长,预计2021年底达到70%。下一步,广东省将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推动全省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全覆盖,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推动能耗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施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并在全国率先开展绿色建筑后评估工作,对绿色建筑运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记者注意到,深圳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是绿色低碳发展的践行者。近年来,深圳在建筑领域大力推行节能与绿色发展,以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之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核心战略,构建“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努力提高人居品质,形成绿色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图为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薛峰致辞。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薛峰表示,深圳将在更高的层次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构建与“双区”相适应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法规制度;以更高的要求完善标准体系,以国际先进标准为标杆,着力打造深圳标准,全面提升建筑节能标准,从新建建筑源头上控制能耗和碳排放量;以更高的水平提升建筑性能品质,分阶段、分类型、分区域,逐步提高新建建筑的星级等级要求,引导深圳重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居住社区建设更高星级的绿色建筑,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标杆项目和高星级绿色建筑;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建筑领域碳达峰,完善建筑碳排放统计、审计、报告、核查、考核等工作制度,开展建筑碳交易试点,运用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碳排放智慧监管水平,加大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

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

吴硕贤表示,党的⼗九⼤报告指出:要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主要施政⽬标之一,留住乡愁;应当注重从博⼤精深的中华传统⽂化中汲取养分,加以创造性转化与发展,⽤以指导当今的工作。他说,⼈居环境科学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在建设美丽中国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作出了很多贡献,但仍存在些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居环境品质的提升,应注意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兼顾绿⾊低碳与⼈居环境品质提升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报告针对我国⼈居环境建设中若⼲存在问题,提出咨询建议,主要观点包括,应该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列为城乡规划的重要哲理,注重“留白”;把传统园林“含蓄内联”的美学追求加入流连忘返的法则,列为现在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法则;在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除了重视通常的空间性设计以外,还应当注意吸取中国古典园林时间性的设计理念;应该把人和他的活动列入景观和景观设计的要素,重视风景、声景、香景、光景的融通。

图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武涌。

武涌在主题为《双碳背景下建筑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分享中,从中国未来城镇化与全国建筑⾯积增⻓趋势⻆度分析未来建筑领域碳达峰的发展规律,预测“⼗四五”期间建筑节能低碳与绿⾊建筑市场规模,从⽽提出建筑节能低碳与绿⾊发展的基本思路,构建以节能与低碳发展为导向的体系,研判未来建筑节能低碳与绿⾊发展的战略与实施路径。

本次论坛还特别邀请香港绿色建筑议会主席张孝威、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澳门) 协会理事长李加行以视频形式就“香港绿建实现双碳目标路径”“澳门绿色低碳现况与展望”主题向与会代表分享了香港澳门绿色低碳和绿色建筑发展的经验,为内地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借鉴。

图为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会长、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主持会议。

论坛举行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深圳)证书颁发仪式、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与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的绿色供应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东门支行的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零碳建筑与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等活动。

图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与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的绿色供应链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图为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零碳建筑与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授牌仪式。

同时,本次论坛主办单位联合大连市绿色建筑行业协会、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等友好单位,特别设置了大连、重庆、上海、香港等几大线上分会场,以直播的形式与大家共聚会议。

(原标题《深圳绿色建筑数量质量居全国前列,首届全国建筑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在深举行》)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