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继成功举办2019年中英校长论坛后,11月15日,2019年宝安区中德国际教育交流周在海韵学校启动。宝安区教育国际化进程再次向前推进。
此次交流周活动由宝安区教育局、德国海德堡师范大学、德国F+U教育集团主办,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宝安区教师研修学院承办,宝安区海韵学校协办。
由德国海德堡师范大学校长汉斯-维尔纳·胡内克教授,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自然科学与技术教师、进修部主管安德里亚斯·科克,F+U教育集团副总裁赫伯特·施奈格率领的10人专家团,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中德国际教育交流活动。
“先行示范、教育先行”,宝安一直以来把教育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宝安和德国加深教育交流,不仅有助于宝安培养出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也是宝安借力德国的教育资源,推进对德合作,力助“宝安智造”加速推进。
15日,宝安区中德国际教育交流周启动。
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德国经验
15日,在会见德国海德堡师范大学校长汉斯-维尔纳·胡内克教授、F+U教育集团副总裁赫伯特·施奈格一行时,宝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英权表示,宝安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在贯彻落实好上级党委政府要求的基础上,注重“补短板、树品牌”,不断地推动教育供给水平和教育质量上台阶。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更高要求。“先行示范、教育先行”,宝安一直以来把教育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战略。要推动教育供给水平和教育质量上台阶必须有好的平台,教育国际化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宝安明确提出教育“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2016年在全市首创成立了国际教育部,统筹全区的国际教育工作。
宝安的教育国际化,一方面鼓励老师们走出去,一方面则把专家学者请进来。近年来,宝安和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和学校不断深化合作交流。这一次举行的宝德国际教育交流周,又给两地的校长、老师搭建互学互鉴、交流合作的平台。
今年以来,宝安教育的对外交流越来越紧密。此前的10月22日,来自英国南安普顿学区与宝安区的校长们,刚刚在宝安区举行了以“传统教育和现代信息教育相融合”为主题的中英校长国际教育论坛。双方深入讨论,共同对“信息化究竟对办学和课堂有哪些影响”进行探讨,进一步促进宝安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并探讨了下一步更深入的合作。
此次交流的主题是教师专业发展。宝安各学校校长、老师现场取经,学习了解德国海德堡师范大学在师范学生培养、教师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的优秀经验。
海德堡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卡琳·福格特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该校非常关注师范教育,因为教师需要在不同领域持续深化、学习,才有能力教授知识给学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传授着知识的力量和因此带来的幸福感。
“我了解到宝安是‘得宝为安’的意思。我们应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让他们安定人生的‘宝’。”卡琳·福格特说,显然,这个“宝”指的就是“教师队伍”。当天的启动仪式上,来自海德堡师范大学校长汉斯-维尔纳·胡内克分享了德国师范教育、曼海姆教师进修学院专业主管安德利亚斯·科克介绍德国师范教育实习期如何进行;F+U教育集团下属双语小学校长维琳娜·梅-斯托尔介绍如何开展在职教师培训,给在场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启发。
为“智创高地”建设添砖加瓦
宝安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战略,其原因在于宝安把教育发展当做是重要软实力支撑城市发展,特别是支持宝安“智创高地”的发展。
德国是智能制造大国,宝安则是智能制造工业大区,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创新居全国百强区第二。长期以来,两地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联系和密切的交流合作,广泛搭建多层次交流平台。宝安区委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德合作。这几年,宝安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立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中德产业合作基金,连续2年举办中德(欧)投资合作论坛。目前,宝安有2000多家企业与德国有经贸往来,每年有1000多种商品出口德国,从德国进口商品达到1400多种。
如何深化中德教育合作借力德国的教育资源,也是宝安教育国际化的着力点。此次交流周活动,是去年宝安对德教育合作的一个延续。去年,宝安区教育代表团远赴德国对F+U教育集团进行访问,并见证宝安区教育发展事务中心与F+U教育集团在教师培训、学生发展、学校交流等方面签订一系列合作备忘录。
此次来访的海德堡师范大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培养了大量专业的优秀教师。德国F+U集团则是德国最大的多元化、国际化教育集团,为全球近10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服务。他们及德国教育专家一同来访,无疑将有助于宝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
德国职业教育全球闻名,在校企合作方面经验丰富。宝安通过与F+U集团合作开设中德“双元制”实验班,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实施“宝安工匠计划”,为宝安“智创高地”建设添砖加瓦。
据了解,“双元制”中德实验班办学专业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方向为金属加工与智能制造,学制三年。该实验班也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所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毕业考试均由学校在德国相关行业协会帮助下与企业共同组织,参照德国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素养能力”四项关键能力培养。
通过加强对德经贸合作和对德教育合作,将有助于“宝安智造”加速推进。德国F+U集团副总裁赫伯特·施奈格在开幕式上表示,他最近三年经常到中国来,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也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希望能够就师范教育以及探讨经济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深刻的讨论。
“在这次交流周中,双语言制的教育、共同培养师范力量、校企之间的合作以及面向市场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等等都是讨论的重点。”他说,“中国和德国都需要在不同层面培养有能力的专业人员,这样才能达成各自想要实现的目标。”
德国专家团简介
汉斯-维尔纳·胡内克 海德堡师范大学校长,德国语言学及教法学教授。他曾在海德堡教育大学(1994-2003年)担任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法教师,在路德维希堡师范大学(2003-2005年)担任语言中心主任,在弗莱堡师范大学(2005-2015年)担任德语语言及语言教学法教授、教学副校长。
马里奥·乌拉斯 自2003年以来,马里奥·乌拉斯一直担任海德堡师范大学的艺术及艺术专业教学法的教授。在大学任教之外,他还曾在小学教授过多年艺术类课程。
卡琳·福格特 德国海德堡师范大学对外英语教学(TEFL)教授和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福格特从比勒费尔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互联网在成人学习英语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影响。
朱塔·莱马尔奇克 海德堡师范大学英语系教师,毕业于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而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就读,获得语言学和语音学硕士学位,1996-2003年,她在多特蒙德大学担任语言学和语言学教学工作,并在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约根.柯提斯泰尔 毕业于雷根斯堡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至今,担任雷根斯堡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学术委员;并于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被任命为雷根斯堡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19年起,担任海德堡师范大学体育科学与体育教育代理教授。
赫伯特·施奈格 现任F+U集团副总裁、质量总监,曾任凯泽斯劳滕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校长,图林根州教育部职业学校处主管、F+U集团中小学及职业学校总校长等职。
安德里亚斯·科克 毕业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师范专业毕业,技术与物理方向。曾担任过中学教师。2000年至2016年担任德国弗罗伊登施塔特中小学技术、自然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部主任。2016年至今,担任巴符州曼海姆教师进修学院专业主管。
维琳娜·梅-斯托尔 毕业于慕尼黑大学师范专业,2011年获国家教师资格,2018年于凯撒斯劳腾大学获学校管理硕士学位。2014年-2018年,在F+U教育集团双语小学教师,2018年-至今,在F+U教育集团双语小学校长。
百丽达·阿丽纳斯·瓦勒玉 本科就读于卡尔斯鲁厄大学经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海德堡大学就读物理及英语师范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1月起,任F+U教育集团下属学校专职教师。
克里斯丁·海蒂·那格勒 1998至2002年期间完成体育与德语师范专业学习,获得体育科学与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至今,担任F+U教育集团实科中学与文理中学全职教师。
见习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