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抛弃不放弃,宝安内向少年经历许三多式蜕变
2016-10-06 00:18

"不抛弃,不放弃"!

0

2006年,一部名为《士兵突击》的电视剧,悄然在各大电视台上映。该剧主人公许三多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出类拔萃的特种兵。他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染无数人。

0 (1)

无数被感染的人中,有一位宝安少年,他叫刘宇鹏。受《士兵突击》许三多小人物成长故事影响,再加之从小有参军的愿望,2014年,刘宇鹏报名参军,那时他还是深圳市信息技术学院大一一名新生;两年后,退伍回来的他继续完成学业,但他已然蜕变成了一位坚韧刚毅的少年。

0 (2)

曾经他是一个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少年,他以许三多式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经过两年部队生活的磨练,开始慢慢变化......

0 (3)

两年的部队生活,究竟经历了什么

让他有了如此蜕变?

初出茅庐带军训

刚入新兵连,因为表现优秀,刘宇鹏通过层层选拔,被任命为"教官",到唐山一所初中带初一新生军训。这是作为新兵刘宇鹏快速成长的开端。

稍息、立正、站军姿、左右转……这时的刘宇鹏要将自己每天在军营里的常规动作教给这些学生,这对于在军营里表现优异的他来说并不算难事,难的是,性格内向的他该如何向这群00后的孩子们准确表达这些军训内容的动作要领,怎么快速和他们打成一片?

带新生军训的他,因为内向的性格,不太敢在人群讲话。除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只有"许三多式"孤独的坚守……他偷偷私下练习,强迫自己在人多的地方大声说话,慢慢地他开始能放开自己。

当被问到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时,他腼腆地笑了笑:"就强迫自己呗!"他说,当了兵就不用那么矫情。就像刚开始被分到唐山,到空军警卫连时,作为一个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孩子,就得自己慢慢学会适应北方的气候和食物。环境不能改变,人要学会适应环境。说这话时他的眼里透着坚毅。

0 (4)

许三多这个普通士兵的成长史始终激励着刘宇鹏,他像许三多一样不断自我挑战、突破自己,"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他坚持前行的路上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

历经磨练当副班

0 (5)

经过带军训经历的磨炼以及他踏实认真的训练精神,参军第二年,刘宇鹏就当上了副岗班的副班长。他说,这个岗位让他"自豪与压力"同存。"压力一部分来自外部,怎么做好标杆,怎么服众,怎么管好一个班,这些都得从头学习;一部分来自内部,主要是自己内向的性格,当了班长可不能不讲话啊,还要学着主动关心照顾别人。"

0 (6)

困难面前,很多人绝望地放弃成长,但是许三多告诉我们,只要有脚有信念,终究会走到所有人前面。也许正是这一点,抓住了"兵迷"刘宇鹏的心。

他一直都记得第一年刚进部队时,班长对他讲的话,吃点苦吃点亏才能学会长大。他以此激励自己,始终不抛弃不放弃,不断调整改变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角色变化。这个性格内向的少年学着主动去关心照顾别人,不断挑战自己。刘宇鹏说,好在部队是个大熔炉,接纳自己的同时也锻炼改变自己。

0 (7)

不善言辞,腼腆害羞,

站在人多的地方连讲话都不敢,

刘宇鹏说这是曾经的自己。

敢于表达,勇于"站出来",这是现在的他。

是部队改变了我,他说。

不抛弃,不放弃!

每一名军人的成长蜕变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不易、付出和辛酸。偶尔回首,那段不断成长、不断蜕变的人生经历中,有艰辛、有苦闷、也有快乐……

0 (8)

许三多的"不抛弃,不放弃",这短短六个字成功概括了军人坚持不懈的形象。

许三多的成长靠"不抛弃,不放弃"精神不断支持。从"龟儿子"到孬兵,到尖子兵,再到特种兵。许三多抱着坚定的信念一直在坚持,只为心中的那股信念"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并最终获得成功。

也正是这六个字和这种信念精神,支撑宝安少年一路前行。

从新兵蛋子到副班长,从木讷少年到敢担当的退伍军人,刘宇鹏抱着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坚定信念,始终坚持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只为心中那个军人梦,最终蜕变成功。

军营的千锤百炼与集体对他的磨练和信任,使得宝安这位少年默默成长。从一开始一个彻头彻尾的"木讷少年",慢慢变得有自信,有集体归属感。并从自身的自信中明白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到最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09

来源 宝安国防

见习编辑 耿超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