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读特记者 窦延文 文/图
2019-11-12 19:52
摘要

​11月12日,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高峰论坛——深圳建市40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暨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战略研究会在北京举行。

11月12日,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高峰论坛——深圳建市40年生态环境保护成就暨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战略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王金南等多位来自国内外生态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美丽中国典范建设和深圳生态环境保护建言献策。

过去40年,深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践行“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理念,初步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制度体系,转型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走在国内前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据悉,深圳生态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保持良好,大气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十,为GDP前20城市中唯一达标城市;159个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茅洲河实现首次达标;首次在全国高度城市化地区完成土壤环境背景精细化调查;理顺重塑海洋污染防治体系;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在高速度发展、高强度开发的40年间,城市生态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发展结构,保留了大型区域绿地和生态廊道,占全市国土面积约50%的生态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弹性和适应性,率先在全国城市层面系统全面的开展陆域生态调查评估工作,率先在全国布局城市生态监测网络,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城市生态常态化管理基础基本具备,为生态管理提供先行范例。

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将围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及深圳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要求,对标国际一流“跟跑、并跑、领跑”,着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向国际一流迈进,努力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愿景”为“实景”,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全面推进环境质量迈进国际一流。大气方面,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突破,计划到2025年,力争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20微克/立方米,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重点推进世界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大气观测网建设,着力加强交通排放污染治理,率先开展臭氧污染防治,为全国提供经验。在水方面,首要完成治水“硬任务”,逐步推动“治污”向“提质”迈进,分阶段提高排放标准,建设连网成片的水生态廊道,恢复河流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逐步实现岸绿河清。在固废治理方面,以“无废城市”创建带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着力推进四大建设体系百项工程,全面补齐处理能力短板,完善固废全过程处理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全过程精细化安全管控。

二是大力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构建零容忍监管执法体系”,力争取得授权制定深圳特色的排放标准,率先建立以区域评估为核心的环评管理模式,推进科技管控等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实施最严“监管”,优化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全速推进智慧环保项目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智能化管控,打造智慧环保“深圳样板”。

三是全力推广绿色发展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颠覆性原创技术为核心,引领深圳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发展绿色金融,在环境高风险领域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引导社会绿色消费。打造“减装”“限塑”等品牌行动,引领绿色行为成为城市新风尚。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窦延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