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活动圆满收官,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23所高校的近200名香港青年展开了一次从“了解深圳”到“理解深圳”的实习之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程中,深圳率先落实便利港澳居民政策措施,在创新创业、执业认证、人才政策扶持等不同领域,为港澳居民在深圳工作生活提供全覆盖、多层次、一站式服务。未来,深圳将推进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紧密结合,继续在多领域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致力于将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转化为持续创新优势,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做出更多贡献。
深港合作释放发展潜能
深圳过去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尤其是香港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今天,如何将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转化为持续创新优势,释放发展潜能?无论是先行示范区亦或是大湾区建设,深港合作永远是一张王牌。
据悉,深圳将通过实施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建设行动,打造一批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动科技创新的合作典范。未来,深圳将发挥港深两地资源禀赋优势,联合香港共同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充分释放协同创新活力。加快福田保税区转型升级并承担起合作区发展“先行区”和港深科技孵化转化中心的使命。在合作区内将启动建设跨境通信试验区,推广智能公交体系,建设智能公交应用示范区。
全球创新要素集聚是所有成功湾区的应有之义。
深圳将积极促进不同要素资源高效便捷流动,其中包括推进深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深澳特色金融合作,推动大湾区金融机构协同、金融市场对接、金融产品互认、金融基建互通,促进金融要素资源高效流转。此外,港澳专业人士执业门槛将大幅拓宽。通过资格互认、考试互免等特殊机制,推动大湾区执业便利化。深圳将探索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推行专业资格单边认可港澳资格政策,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在合作区深方区域内可直接登记并提供专业服务。此外,深圳将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落实人才签证制度,为符合条件来华工作的高端外籍人才发放5至10年的人才签证,并适时推出港澳来深青年人才政策导航、交通医疗、金融保险等便捷服务。
深港青年以双创“孵化”未来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深圳正不断完善港澳居民来深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壁垒将基本破除。
根据今年7月公布的《深圳市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将完善规划布局,支持各区规划建设一批交通便利、设施完善、有利于港澳青年就业创业的空间载体。加快推进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等重点基地的建设,同时完善深港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创业团队进驻。组织培养面向港澳青年的就业创业导师团队,推动成功企业家和港澳就业创业青年结对互助,开展香港、澳门青年到深圳实习及就业项目。
此外,一系列吸引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的创新政策也将陆续出台,例如,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深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加快建设前海港澳创业就业试验区,试点允许取得建筑及相关工程咨询等港澳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人士为内地市场主体直接提供服务;发起设立粤港澳青年创业天使基金,为来深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贴息贷款、股权投资等金融支持。
港澳居民将在多领域享受深圳市民待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将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众多惠及民生的领域,港澳居民今后将与深圳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在住房保障方面,符合条件的港澳人才在深圳可依照程序申请租赁或购买人才住房;在敬老优待方面,深圳将向在深长期居住的港澳长者发放敬老优待证,凭证可以享受免费搭乘公交、进入公园和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深港澳民生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成果;在爱幼优待方面,今后在深14周岁以下港澳籍学生可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等有效证件在深圳办理使用相关儿童乘车卡,享受公交费用优惠。在教育方面,港澳籍学生将享受更多义务教育的便利,深圳将进一步完善在深就读港澳籍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将学生父母在深社保情况也纳入公共信息资源库,为学生参考中考报名资格审核提供便利。
此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社保政策也将进一步放宽,各部门电子管理系统将实现互联互通,保障港澳居民持居住证在深无障碍办理各类事项。今后,深圳将逐步把在深居住但未就业的港澳居民纳入社保体系,允许其参加相应社保,已购买社保的港澳居民离职期间也可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保,享受与深圳居民同等待遇。
见习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