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之美,美在日新月异,美在超乎期待,在我看来,美中之最莫过于深圳校园,美在纯净澄澈,美在希望满怀。而我是一名幸运的教育记者,15年从学生到新闻人,不过是从一座校园走向了一座城市的校园,始终与最美的“风景”为伴。
校园之美美在分享。龙岗区龙岭社区由两个城中村和一个老旧花园小区组成,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场馆缺乏。龙岭初级中学进驻社区后,推出了“社校共融”模式,校内的体育场地、图书馆、邮票博物馆、甚至“龙岭大讲堂”主动向社区居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居民李女士说,孩子尚在幼儿园,每个周末都会带他来,坐在图书馆的大台阶上陪孩子阅读,“环境真是太好了!”
校园之美美在奉献。来自台湾的黎广是深圳百万义工中的普通一员,2008年,她开始参与创建龙华上芬小学家长义工服务队,服务多年直到学校搬往新址,但仍留在深圳北站继续从事义工服务。她说,上芬的日子给了她最美好的回忆和最想要的生活,义工会一直做下去。
校园之美美在希望。初见“大白”还是在去年4月,走在南山区西丽小学校园里,一个胖墩墩的孩子推着轮椅,和轮椅上的孩子有说有笑,午后温馨的画面刹那吸引了视线。张光富校长、李捷和吴心宇两任班主任、涵宇妈妈还有轮椅上的小睿……一段感人至深的“校园情”在讲述中变得丰满、完整。今秋再次见到他们,孩子们更壮实了,他们相约推着轮椅一起上初中……
新闻是一份事业,校园是我实现事业梦想的“阵地”,也是我最真实、最生动的“一线”。平凡的日子里少有惊天伟业的大事,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一步一个台阶迈向世界一流教育的校园正日新月异。每天睡前随手翻翻通讯录,计划第二天该去哪所校园“打卡”的习惯持续了15年,采访过的校园大大小小上百所,以至于经常被误认为是名“老师”,也常为此窃喜。不做通稿搬运工,我更喜欢用脚步丈量校园的宽度、厚度、广度,直抒胸臆让有温度、有热度、有深度的文字跳动成键盘上动听的旋律。
最美校园值得花费最美的青春去耕耘,集腋成裘,跬步千里。我是教育记者,一名深圳校园发展史的记录者。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