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第四届深圳食品安全论坛在五洲宾馆召开。本届论坛由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来自全球10个国家及地区食药监管机构代表、政府官员、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26个省、市市场监管局代表及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专家代表、企业领袖、新闻媒体人士等近350位代表参加论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孙梅君、市政府副市长黄敏出席论坛并致辞。
孙梅君在致辞中表示,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就是风险管理,识别、预防和控制风险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工作在监管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参与下,从无到有,已经初步形成具有法律保障、政策支持、实践支撑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体系。未来,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加强人才队伍、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强化技术支撑、完善预警交流机制,在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黄敏在致辞中强调,深圳肩负着“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作为经济特区,深圳始终具有敢于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在食品领域工作中,更要继续保持创新性和先进性。本届论坛以“安全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主题,将为深圳市打造人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推进大湾区食品安全合作、提升区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供强大的、有针对性的智力支持,推动各国食品安全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届食品安全论坛共为期两天。论坛首日,即有农业农村部董洪岩二级巡视员、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食品安全官武内真佐美、麻省理工学院瑞斯夫·李维教授、德国食品和农业部尼克拉斯·伊京副处长等9位嘉宾,分别就“农产品安全与质量有关问题探讨”、“食品安全领域低估沟通交流所存在的风险”、“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预测与分析应用于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德国公共食品安全体系——欧洲和国际体系的有机组成”等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在下午的沙龙环节中,嘉宾还围绕“食品安全与质量提升”这一讨论主题,就全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荷兰与德国食品工作经验分享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碰撞观点,为食品安全工作启发新思路。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