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3.8万个以上,仅今年9月新学年,我市就有29所新校整齐亮相,对教师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亦水涨船高。近日,我市各区教育系统面向2020年应届毕业生启动新教师招聘工作,招聘宣讲团赴全国各地为深圳教育鼓与呼,“深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受到广泛关注。
教师新生力量学历升级队伍多元
各区招聘公告显示,福田区拟招聘559名、罗湖区招聘230人、南山区拟招聘469人、盐田区80名、宝安区逾500人、龙岗区约400人、龙华区约400人、光明区195名、大鹏新区9名……我市各区招聘宣讲团分赴北京、上海、长春、西安、武汉、重庆、福州、长沙等高校聚集地揽才纳贤。本轮招聘瞄准高学历人才, 非师范专业可报考等信息,透露出深圳教育蓬勃的成长空间。
本轮招聘中龙华区率先出发,在刚结束的北京、上海考点秋季校园招聘中, 400余个岗位吸引了近3万人报考,招聘成绩更是引人瞩目。在入围体检的420名毕业生中,A类双一流院校280人、部属师范45人、世界排名前100高校52人,其中北京师范大学49人、北京大学46人、清华大学28人,博士22人,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各5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62人,占比86.2%,本硕均就读于A类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多达207人,占比近五成,高学历,高素质趋势明显,由此可见深圳教师岗位吸引力逐年攀升。
此次招聘中,龙华外国语学校收获满满,该校校长李渝忠告诉记者,该校接到超过1000份简历,最终,来自国内外著名高校的24名应届毕业生被录用。其中,硕士20人、博士2人,当中不乏清华、北大、人大、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一流高校的毕业生,且有19名非师范生。据透露,该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29岁,30多位教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筑巢引凤文化留人成吸睛亮点
“有点钱、有点闲、有尊严不再是梦。”龙华区招聘公告一经发布就冲上了微博热搜。事实上,深圳教师职业的吸睛之处,不仅在于扎实的福利待遇,更有广阔的发展平台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恰如李渝忠所说,从签约那一刻开始系统培训就已经开启,“要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文化留人、发展留人,让优秀的年轻教师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最快的成长,这才是关键。”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婷婷,目前任职于梅沙未来学校数学老师。她表示,“盐田区有自身特有的区域优势,有海湾、高山,景色优美,让人工作起来心旷神怡。”该校语文老师李浚杰去年毕业,他感激地表示,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通过同伴互助小组,促使自身教学技能与专业水平在短期内得到了快速提升。
深圳城市学院课程与评价改革研究院院长宋承昊提出,深圳对于教师群体的吸引力,首先源自城市定位,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迎来了城市发展新机遇;其次基于教师自身,新教师更看重教育创新、发展空间与潜力,深圳的特有属性决定了能为教师提供更多创新机会;最后是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和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市年度教师”评选等品牌凸显了深圳教师的职业尊荣。因此,越来越多包括非师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选择了教师职业,并乐于投身深圳教育。
梯级计划建设创新型教师团队
“初三时我来到深圳南山读书,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最大的理想就是能回到这个基础教育强区做老师。”2019年秋,爱丁堡大学对外英语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可君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开启了她在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中学的教师生涯,目前任职初一英语教学和副班主任工作。在入职前的“2019南山区新岗教师纽扣计划·通识培训”上,她还结识了一批同样优秀的新朋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山区‘榜样教师’、深圳市‘年度教师’现身说法,他们精彩的演讲给我以极大鼓舞。”
“深爱人才,圳等你来”,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圳提供了科学而系统的梯级教师成长计划,多元推动教师发展。如,福田教育局发布《建构领航者分级培训立体培养体系创新行动方案》,还建成“内地-香港 STEM教师研修中心”,为教师发展装上发动机;南山教育为名师提供了 “纽扣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工作室”等阶梯计划;龙岗教育推出“新燕-云雀-翔鹰-头雁”教师培养计划;宝安区推出“雏鹰-新秀-薪火”三大计划助推教师分层成长;龙华区为教师搭建了“未来教育家工程”和“三名工程”两大平台助力干事创业,还举办了新教师入职礼、启动了青训工程;光明区还拟将对在职取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给予70%的学费补助……
教育优先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先行
《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0所公办普通高中……在实现“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中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教育”这一建设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毋庸置疑。那么,深圳需要什么样的老师?
宋承昊认为,深圳“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深圳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智慧的老师来培养;第二,深圳教育处于新的变革期,新课堂革命、新高考改革、新建学校寻求突破……深圳需要能够应对改革的老师,始终能站在先行先试的角度,勇于实验、敢于实践、志在实现;第三,深圳需要既能展望世界又能静得下心的老师,处在海量信息中的深圳老师要学会选择和屏蔽,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放在校园里,愿意把时间耗费在陪着孩子长大这件事情上。
广东省督学、南山文理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吴希福表示,深圳需要知识内涵丰富、个人素质综合、职业忠诚度高的教师。他分析,教学首先是内容其次才是形式,因此,深圳更青睐有深厚文化底蕴、知识基础扎实的教师;其次,五育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高考文理不分科等新趋势对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深圳与优秀毕业生在招聘中是双向选择,唯有筑梦三尺讲台的人,才能在深圳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足迹。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