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上博携手 盂克双鼎即将重聚沪上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1-06-11 09:36
摘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6月10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在京召开建党百年国博上博馆际合作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等出席并发言,会上介绍了即将在上博举办的“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并就两馆今年即将开展的展览、学术研究和文创合作领域进行了展望。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6月10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在京召开建党百年国博上博馆际合作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等出席并发言,会上介绍了即将在上博举办的“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并就两馆今年即将开展的展览、学术研究和文创合作领域进行了展望。

华夏中国,鼎立世界文明数千年,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艺术。古代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大鼎历来为国之重器,社稷象征;有铭文者,更用以称扬先祖之美,明示后世之用。

上海博物馆将于6月18日举办“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开幕式。本次展览将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展览中的青铜鼎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源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

其中,潘氏家族捐赠的大盂鼎、大克鼎将重聚上博。大克鼎、大盂鼎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是迄今为止有铭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于十九世纪先后出土于陕西眉县、扶风地区,后为潘家珍藏,历经战乱,世代守护。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女士代表家族将此双鼎无偿捐献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应征北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自此盂克双鼎,镇守南北,见证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2004年2月,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曾举办大盂鼎和大克鼎的联合展出,以纪念两尊大鼎曾经的主人,捐赠人潘达于女士的100岁寿辰。此次,盂克双鼎重聚沪上,与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的秦公鼎,孙煜峰先生捐赠的刘鼎,李荫轩、邱辉夫妇捐赠的宁女父丁鼎,沈同樾女士捐赠的父庚祖辛鼎等另19件青铜鼎共同演绎展览,以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感恩并弘扬捐赠者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博物馆合作的文化传承力量。

为配合“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展”的举办,上海博物馆将于2021年7月中旬在上海举办“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数十位国内学者围绕商周考古新发现、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开研讨。

同时,上海博物馆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推出一系列合作推广活动,包括深度报道、展览直播、文物讲解短视频等,并合作研发相关文创产品,从多角度阐释中国古代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将持续至7月18日。

(原标题《国博上博携手  盂克双鼎即将重聚沪上》)

编辑 董雯静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